明末藩王分布
另一個就是軍費,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的時候,兵部尚書黃嘉善表示,京營及邊腹主客兵一年的軍糧就得一千二百萬石糧食。
而這些錢,現在也都省了下來。
此前,明朝還時不時給林丹汗一些市賞銀,一年也得三百六十萬兩,現在蒙滿一體,沒必要這麼多了。
林林總總砍去明朝這些支出後,多爾袞發現,清廷現在的支出,無非就是養活降兵、前明官僚而已。
所謂財大氣粗,國庫盈餘之後,多爾袞下令,免除了歷年所有的拖欠:
國家利益之事。早行一日、則受一日之福。遲行一日、則受一日之病。惟以迅速為尚耳。至明季各項稅課。除已經徵收、不必給還外。凡有虧欠俱與蠲免
03
連番減免,其實已經獲得不少民心了,但想要治理天下,和南明、李自成爭奪民心,這些還是不夠的。
為獲長久的統治,多爾袞下令,日後徵稅,都按照《萬曆會計錄》,萬曆之後所有的加派,全部免了,另八旗兵經過的地方,免糧一半,沒經過的地方免三分之一,在順治元年五月初一之前的欠稅,沒收上來的就全不要了。
那民間百姓借的高利貸呢?不好意思,清朝一概不認。
明末那個亂世,不少升斗小民都深陷民間高利貸,世世代代都還不清,而如今,多爾袞慷他人之慨,反正地主的錢又不給朝廷,還不如邀買人心,一概不認。
如果說減免賦稅和取消加派,是為了普通人考慮的話,那抹除一切高利貸,就是為底層百姓求生存。
多爾袞其實很明白,底層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其實就是生存的權力,只要能吃飽,有的住,誰也不會跟著起義,也避免被起義軍裹挾作亂。
底層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其實就是生存的權力
只要這個在,任憑多爾袞在後面圈地剃髮等諸多弊政,但最後還是徹底坐穩江山。
經過短短几個月,多爾袞的政令就見了成效,李自成和南明所期望的清軍和饑民的互相攻伐並沒有發生,清朝和南明的戰爭,也沒有發生,反而自己再次和清軍交戰。
順治元年(1644年)十月,多爾袞收完了第一批秋稅後,立即命八旗兵出擊,僅僅一個月,就將李自成部驅逐了山西,到了十二月份,已經開始攻打潼關了,李自成哪裡料到,清軍進兵如此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