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能力有多強?沒有他,清朝都不一定能入主中原!

2025-10-14     花峰婉     反饋
5/5
1644年11月局勢

先放棄陝西,後一路敗退,最後死在了九宮山。

而李自成和清軍激戰的時候,南明這邊延續了內訌的傳統,左良玉都聲稱要順流而下進攻弘光了,多爾袞一看,南明現在還在內鬥,立即出擊。

短短一年,剛入關的清軍就連破李自成和南京,占據了半壁江山。

1645年,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

進展如此迅速,離不開多爾袞初期的治理,而在統一全國的時候,多爾袞繼續延續初期的政策,比如給土地和減免賦稅。

比如順治四年(1647年),清朝和南明爭奪江西,南明各路軍,為了抵禦清軍,紛紛擴軍,而擴軍,必然在境內涸澤而漁收稅,而清朝呢?則對遭戰爭破壞嚴重的江西地區免稅兩年。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一個免稅兩年的清廷,一個是涸澤而漁的南明,支持誰,顯而易見。

當然,多爾袞的政策具體執行,也不是那麼完美的,比如規定八旗兵經過的地方,要免糧一半,但事實上,經過山東的八旗兵,連續劫掠了好幾次。

比如說要《萬曆會計錄》里收稅,但萬曆年間的五畝地,到了清初,能有一畝地就不錯了,要是繼續按照五畝地的標準收稅,就算免了三分之一,其賦稅負擔,其實更重的。

又比如此前取消的「三餉」,因招降納叛加上統治的地方增加,財政負擔也重了,因而在三餉又來了,順治九年(1652年),加了遼餉(520萬兩原額),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時候,又徵收了練餉等等。

但至少,國庫還是夠發軍餉的,甚至還能盈餘。比如順治十一年(1654年)的時候。

根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順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二十五日,戶部現有銀14,803,884兩,其中,支出兵餉11,518,400兩,陝西、廣東、湖廣等拖欠兵餉支付1,800,000兩,各官員俸祿1,901,100兩,國庫為負41,000兩,已經財政赤字了。

當然,這些花的都是地丁銀子,朝廷還有商稅沒來呢,後收上來稅銀274,000兩,扣除其他林林總總的299,800兩,國庫還有2,604,600兩。

而這些銀子,其實還不包括當年減免的6,300,000萬兩,換句話說,當年國庫存銀其實有8,900,000兩的。

為什麼要列舉這麼詳細呢?其實就是和明末進行對比。

說實話,清初和明末收上來的稅收,其實差不多的,但明末國庫屢屢空虛,甚至還三餉加派收上來1580萬的銀子,換句話說,明末一年的開支,有2000萬兩之巨,但熟悉明末的都知道,明末軍餉是一欠再欠,明軍拿不到軍餉,國庫卻空的能跑耗子。

錢呢?一半養了宗室,一半被貪官污吏撈去。

所以,不管崇禎如何節約,如何省錢,明朝一年,始終省不了兩千多萬的銀子。

而當時清朝,還未徹底一統全國,甚至在免掉三餉加派,減免賦稅後,足額發放軍餉和俸祿後,還有盈餘,說明什麼呢?

說明明末的統治秩序已經徹底崩潰了,明末這個政治機器,是當時社會秩序最大的阻礙,而一旦崩潰,只要三五年,就能建立新的生產和生活秩序。

現在大家明白,為何李自成不行,而清軍卻在短短几個月內坐穩江山了吧!

農業社會,統治的關鍵,其實就是讓農民有飯吃,士紳能接受,朝廷收足稅,百姓有飯吃,就不會造反,士紳能接受,就會把心思放在做官上,而朝廷收足稅,就能做好整軍、賑災等工作,收攏民心,進一步提高戰鬥力。

多爾袞和皇太極,不得不說,努爾哈赤生了兩個好兒子,但凡一個沒掌權,清軍都入不了關

這一點,多爾袞做的其實還是很合格的。
呂純弘 • 72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