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史書刪除的建文帝朱允炆,是如何「重見天日」的?

2025-09-19     花峰婉     反饋
2/3
靖難之役

可搶來的皇位始終燙手。朱棣知道,自己的「靖難」名義再好聽,本質也是以下犯上。要讓天下人認他這個皇帝,就得先否定朱允炆的合法性。他做了三件狠事:

廢除「建文」年號,把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意思是朱元璋剛死,皇位就直接傳到了自己手裡,中間根本沒有朱允炆這四年;

下令修改《明太祖實錄》,把朱允炆寫成「聽信奸臣、敗壞祖制」的昏君,甚至暗示他「自焚而死」是上天懲罰;

對所有紀念朱允炆的文字、建築趕盡殺絕,連方孝孺等不肯順從的建文舊臣,都被株連九族,史書記載里連他們的名字都儘量抹去。

誅殺方孝孺

就這樣,朱允炆成了明朝歷史上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官方史書里,他要麼被稱為「前少主」,要麼乾脆不提,仿佛那四年的帝位是段錯誤代碼,被強行從明朝的程序里刪除了。

轉機:明朝自己先鬆口了

但刪除容易,遺忘很難。朱允炆在位時短短四年的仁政,也被大明百姓記在了心裡。

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里,朱允炆始終是個溫和的君主。有傳言他曾親自到應天府衙,為一個被冤枉的小吏翻案;還有記載說,建文二年(1400年)江南大旱,他下令免徵三年賦稅,百姓當時都稱他「仁孝皇帝」。這些記憶像種子,在朱棣的高壓統治下也難以抹去。

到了明朝中後期,風向開始變了。

正德年間,有個叫楊循吉的文人,偷偷寫了本《吳中故語》,裡面第一次明著稱讚「建文朝多善政」。這本書在民間偷偷傳抄,沒人敢舉報——連官府里的小吏都覺得,建文皇帝確實冤。

萬曆皇帝在位時,朝堂上第一次出現了恢復建文年號的討論。大臣朱國楨上奏說:「連亡國之君都有年號,為何建文四年要被抹去?這不是讓後世笑我大明不敢面對歷史嗎?」萬曆沒直接同意,但也沒治他的罪,等於默認了這種討論的合法性。
呂純弘 • 189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