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無知,中年平凡,但晚年卻是一飛沖天,後世更是聲名遠揚

2025-09-18     花峰婉     反饋
1/3
早年無知,中年平凡,但晚年卻是一飛沖天,後世更是聲名遠揚

康熙六十年,兩廣總督兼福建巡撫楊琳向朝廷發出八百里緊急奏報,台灣反了,有人僭越稱帝,這是自康熙二十二年收復台灣後,第一次發生如此嚴重的叛亂,面對「反清復明」口號支配的夢魘捲土重來,康熙別無選擇,出路只有一條:「出兵」。

台灣為何發生武裝叛亂,實際上就是四個字:「官逼民反」,據楊琳向朝廷的奏報所言,帶頭起事者並稱帝的人,是一個叫朱一貴的老百姓(關鍵姓朱)。此人原籍福建長泰,移居台灣後以養鴨為生,也許是生活的不如意,或者說是心懷天下,朱一貴開始和前明移民交往日益頻繁,受其影響,思想「日益反動」,常言「痛譚亡國事,每至悲歔不已」。

而此時的台灣知府王珍又是一個貪污腐化份子,在當時的官員看來,凡是被派往台灣當官的都是發配,是沒有政治前途人才去地方,因此被派的台灣的官員都是「守土恬嬉,絕不以吏治民生為意」。

沒有任何責任心,當時的台灣知府王珍作為知府不理政務,卻將縣務全部交由兒子打理,其子巧立名目,橫徵暴斂,當地百姓已經是怨聲載道。

朱一貴有一個好友叫黃殿,此人鼓動朱一貴起兵造反,之所以找朱一貴,就是因為他姓朱,這是天然的政治旗號,於是二人帶著一群被壓榨的貧苦老百姓舉事,養鴨人出身的朱一貴振臂一呼,台灣民變隨即爆發。此後,義軍迅速擴大,立即形成星火燎原之勢,一度達到三十萬之眾。

由於事發突然,台灣鎮總兵歐陽凱倉促應敵,被朱一貴麾下主將楊泰當場斬殺,最高軍事首腦身亡,清軍群龍無首,頓時大亂,史載:「全台俱陷,文武守臣或死,或逃澎湖」。台廈巡道梁文渲、知府王珍、同知王禮及縣丞、知縣、典史等大小官員敗逃澎湖。叛軍幾乎控制整個台灣。四月十九日,朱一貴自稱為中興王,年號永和,廢除剃髮令,脫下旗裝、剪斷長辮,祭祀天地列祖列宗及延平武王朱成功。同時大封諸將四十餘人;隨後發布文告,號令天下。朱一貴起義是清朝時期台灣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農民起義。

康熙得知之後,立即調閩浙總督滿保趕赴廈門,調南澳總兵藍廷珍領兵出師討伐。水師提督施世驃也速奔澎湖。在平叛大軍渡海的船上,有一位年逾四旬的老秀才,名叫藍鼎元。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189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