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和異域文化的不斷交流,鏡面的雕刻內容也對此文化有所體現。葡萄是當時重要的描繪內容,果實和藤蔓都是人們喜歡運用的景物,飽滿的顆粒和纏繞的枝幹,表達出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唐的不同時期,鏡面的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當社會進入不穩定時期,人們會更偏向於神話故事,讓它來滿足民眾對於和平生活的渴望。
三、雕刻技術的進步和宗教等文化的繁榮,與人們日常所用的銅鏡結合起來,形成了內容更為豐富的銅鏡文化
1.技術提升,傳播廣泛
這時期的鏡子,不管是在雕刻技藝,還是繪畫形式上面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發達,這和當時的國情有著很大的關係。該時期國家的實力強大,文化和經濟非常繁榮。在相對安定繁榮的環境里,人們的藝術思想和情感較為飽滿,同時也能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讓一個生活用品擁有著精美的藝術外殼,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和精神財富。
當時國外的人紛紛把唐作為心目中的發光之地,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唐盛產的精美銅鏡自然是他們眼中珍貴的物品。
「賞得秦王鏡,判不惜千金」。
它的美名傳播得很遠,同時也被帶到了不同的國度。日本就是重要的一個吸收銅鏡的地方,它得到了當地人的喜愛,這裡的人又把自己民族的文化加載在鏡子的身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古人看來,鏡子已經不是簡單的正衣冠,而是把的厚度增加,通過它我們可以修正自己。得到借鑑支撐的不僅只有鏡面,還有身邊的人,歷史上的人和事。所以任何已經出現的事物,或者正在展現中的事物,都可以映照出人的觀念和想法,從中我們可以吸取有利於自己發展的一面,這是鏡子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是古人為人處世的智慧體現。
2.寄寓宗教,象徵文化
道教是當時社會重要的一部分,它幫助了皇權的鞏固,同時在對方的推動下,日益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占據著重要的思想地位。銅鏡是它重要的藝術表現方式,這時期的八卦類型的鏡子有很多,這一種相比其他的鏡子看上去更加樸素,它的身上體現著教義思想。在教中人看來,鏡子能收集到人們的能量,並把它封存起來,當需要的時候,它會起到補給的作用,幫助人們思想境界的提高。
除了展現審美之外,人們還賦予了其他功能,比如辟邪除魔等,在古代的民間出現的較多。人們認為污穢邪惡的東西經過它的照射之後,就能現出原形,或者遠離自己。它經常出現在人們的住宅之中,掛在位置較高的地方。在各種婚喪活動中也可以見到它的身影,不管是喜事,還是其他的事情,人們都希望通過它,可以給新人未來的生活除掉磨難,讓逝去的人能夠永久安息。在封建時期,人們對自然認識有限,只能通過這樣的寄託來完成對親人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