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期不但有龍,而且有養龍、屠龍等官職,龍到底是什麼動物
提起「龍」,中國人個個都熟。可真要問一句——它到底是啥?這玩意兒長了角、會飛天、還會下雨,能當皇帝的代號,也能當孩子的生肖。
更離譜的是,古人居然還有「豢龍氏」「屠龍氏」這些官職,養龍、宰龍全都包了編制。問題來了,龍真是種動物,還是咱老祖宗拼出來的幻想?
查海、紅山、西水坡、陶寺,一個個考古現場揭開「龍」的身世之謎。今天,咱們就從地層里的龍骨和墓葬里的玉豬龍說起,扒一扒,這條「國獸」到底從哪兒冒出來的。
龍官不是傳說,遠古就編了編制
說到龍,中國人誰不熟?年年拜年、月月看圖、天天口頭禪都能蹦出「龍」。可誰能想到,早在四千多年前,祖先不光信龍、畫龍,還真就設了「養龍」和「殺龍」的官職。
文獻記載,「豢龍氏」專司養龍,「屠龍氏」負責宰龍,《歸藏啟筮》《山海經》里都能查到。你說這得多正規?這可不是神話腦補,是古人嚴肅記下來的「編制內職稱」。
那到底養的是什麼「龍」?考古給了線索。在河南偃師的二里頭遺址,出土一條通體由2000多片綠松石拼成的「龍」,鑲嵌在墓主身邊。
這可不是隨便擺的。這塊墓地位置獨特,靠近02VM3號宮殿基址,是核心貴族,甚至可能是夏王。
這條綠松石龍,蛇形身段、臣字形雙眼、對稱布局,一塊塊綠松石嚴絲合縫排列出鱗紋,龍頭還裝了銅鈴。這工藝,這規格,明顯不是日用品,是象徵王權的禮器級圖騰。
而在同遺址同時期的陶器上,還能看到類似龍紋線刻,圖案形象高度一致。說明這條龍不是藝術想像,是標準化造型,很可能是國家認定的「王家專屬」。
再往回翻,龍紋最早能追溯到查海遺址。遼寧阜新查海村,一條長19.7米的石塊龍橫臥地面,用上千塊紅褐色石堆成,年代距今8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