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罵了一句髒話,流傳千年,卻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是哪句呢?
孔子,這位被世人尊稱為「至聖先師」的仁愛聖人,有一次卻在課堂上,對一個學生破口大罵,而這句髒話,竟然被他的弟子寫進儒家經典,成為一句流傳至今的口頭禪。
這究竟是一句什麼樣的髒話?背後又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根據史記記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相當於現在的1.96米。
孔子父親是魯國的一個貴族,但在孔子3歲時便去世了。
而孔子母親是一個沒有地位的小妾,在孔子父親去世後,便被孔子父親的正妻趕出了家門,在孔子十六歲時因操勞過度也去世了。
因此孔子從小是在孤苦的環境中長大,為了生活,只好到各地打工,做過管理糧庫、牧養牲畜等基層工作。
雖然生活貧苦,但孔子很好學,15歲時即立志於做學問,他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學無常師,曾經向老子請教過學問,並周遊列國,博採眾家,創立儒家學說,成為萬世師表的一代先聖。
孔子倡導"仁」和「禮"的思想,作為個人修養和國家施政的行為準則。
孔子在五十五歲,曾一度擔任魯國的大司寇,攝行宰相職權,但不久因與當權者政意見不合而棄官離開了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