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碑居然是千年前的爛尾工程?武則天立碑,兒子李顯卻不刻碑文

2025-08-26     花峰婉     反饋
4/5
還有一種說法更直接,武則天稱帝是異數,死後繼續稱「皇帝」,在李唐宗廟制度上始終尷尬。

碑如果寫得太好,會引起宗室不滿;寫得太差,又怕武氏後人不服。

李顯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再加上武家勢力尚未完全退出,他乾脆擺爛,把這事晾著不管。

碑立起來了,格子畫完了,內容一直沒批下來,乾脆放空。

有一種聲音認為,這塊碑本來不準備寫字,是一種象徵,代表留白或空無。這種說法聽著玄,放到唐代制度里站不住。

皇陵無字,從制度上是破格的。

唐代帝陵每一位皇帝都有碑文,哪怕文字極簡,也要立文記錄,只有乾陵,空著。

更奇的是,後來幾百年,沒人動,宋朝人也來過,金人也來過,碑背面刻過宋徽宗的題詩,也刻過女真文字,偏偏正面沒人寫一筆。

像是有種共識,誰都不去碰。

這塊碑,空得太講究,太完整,空得不自然。

誰動了筆,誰就背了鍋

一千多年過去,無字碑依舊立在那裡。風吹雨打,苔蘚爬滿邊角,碑面上的格子還在,仿佛在等人來落筆。

可沒人敢寫。

武則天稱帝,名號與地位超出了傳統女性角色。

在她死後,李唐宗室的處理方式是「尊而不揚」,保留尊號,不作細說,而碑文,必須落字,必須定性,一旦落筆,就等於給武則天蓋章,不論寫得如何,都有人不滿意。

李顯在位期間,政局反覆,朝臣分裂。武氏殘餘勢力仍在,韋後、上官婉兒、武三思等人牽制中樞。這個時候出碑文,不如留著空白安全。

更關鍵的是,碑文從未被正式上奏。正史無載,禮部無檔,說明李顯壓根沒讓這件事正式走流程。

乾陵完工時間是武則天死前一年,死後不到三個月,便葬入地宮,碑也早已立好,說明一切按規矩準備,只差最後的寫文步驟。
呂純弘 • 140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1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7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