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吹現代外賣了!宋朝早有"騎手",皇帝半夜點單,服務比現在還卷
刷到有人扒《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我直接驚掉下巴——畫里酒樓旁那個肩扛食盒、步履匆匆的小哥,居然是宋朝的"外賣騎手"!原以為外賣是手機時代的產物,沒想到千年前的宋朝人早就過上了"宅家點單"的日子,連皇帝都是資深外賣愛好者。這波操作,簡直把"古人不懂享受"的偏見按在地上摩擦!
近"宋朝外賣有多發達"成了熱議話題,翻遍史料才發現,宋代的外賣行業簡直是"古代版美團",成熟度遠超想像。首先得明確,宋朝的外賣可不是貴族專屬,而是全民都愛的日常服務。
《東京夢華錄》里寫得明白:"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意思是城裡的上班族、小商人根本不做飯,天天靠館子或外賣解決溫飽。更絕的是皇宮裡的操作,南宋孝宗半夜觀燈嘴饞,直接點了"南瓦張家圓子"和"李婆婆魚羹"當夜宵,吃完還大方打賞,本來一貫錢的餐費,給了兩倍工錢。
宋朝的"外賣騎手"有個專門的名字叫"閒漢",可不是隨便找的跑腿的。他們得熟記東京108坊的路線,入職前還要過負重測試,相當於現在爬30層樓送餐,送一單能掙五文錢,大概相當於現在的8塊錢,一天送20單就能換一斗米。沒有手機怎麼點單?富貴人家派僕人去館子下單,看演出時會有夥計主動問要不要點餐,完全不耽誤享樂。
最讓人佩服的是配套服務。餐盒是分層木製的,刻著花紋,底層還能裝熱水保溫,能讓飯菜3小時不涼;送遠路的有專門的外賣船,跨河跨湖都能送;要是灑了湯、送晚了,顧客能扣下"紅木食牌"給差評,店家得免單,騎手還可能被開除。而且那時飯館分三種:"正店"是星級酒店不接外賣,"腳店"是連鎖大店主打外送,"分榮"就是大排檔,豐儉由人全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