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發現我媽又開始胃痛了,經常反酸,難受得很。說來我媽也是老「胃病人」了,在十年前就因為胃痛做了胃鏡等等一系列檢查和治療,雖然當時效果很好,但是過一段時間後又反反覆復出現胃部不適的情況,常出現腹脹、反酸、隱隱作痛等胃部不適。
醫生坦言,胃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若是想要胃部健康,平時生活中就要養成好習慣,尤其是胃炎患者若想胃黏膜不再受損、症狀不再反覆發作,就要特別注意,這3個毫不起眼的習慣,正在悄悄傷害你的胃,需儘早改正,以免讓胃部承受壞習慣帶來的傷害。
習慣一:吃飯速度快
一方面吃飯速度快會增加胃的機械負擔,食物未經充分咀嚼,顆粒粗大,進入胃後迫使胃進行更劇烈的研磨蠕動,長期如此易導致胃疲勞、黏膜損傷。
另一方面吃飯快會導致消化液分泌滯後,咀嚼是刺激唾液分泌(含消化酶)和胃酸、胃蛋白酶原分泌的關鍵信號。吃得太快,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無法被有效初步消化,堆積在胃中,容易引發脹氣、消化不良。
習慣二:飯後喝水
飯後喝水這個習慣很多人都有,甚至連我自己也有,但是飯後立即喝水會降低胃酸的濃度和消化酶的活性,這會讓食物在胃部停留的時間變長,食物在胃部停留時間一長,就會出現腹脹、噯氣等不適反應。如果本身就患有胃炎,那麼出現不適的程度會更明顯,甚至會加深炎症程度。
習慣三:趴著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