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局部)。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蔡京還在全國各地興辦教育事業。由他主持的「崇寧興學」,是北宋三次興學運動最成功的一次。主要內容一方面是在全國各地實施「三舍法」,建立縣學、州學、太學三級遞進的教學系統,這有點類似於今天的九年義務教育;另一方面是新建辟雍,擴建太學,開設醫學、算學、書學、畫學等方面專業。
這些首開先河的社會經濟改革、福利保障制度以及教育制度,可謂相當人性化。平心而論,放在古代是相當難能可貴的探索和實踐,蔡京的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蔡京推行的改革和制度一下子盤活了北宋社會經濟,讓國庫賺得盆滿缽滿。
按照歷史學者孫隆基的說法,此時的宋朝已經揭開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市場經濟和貨幣經濟的發達、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與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國家的成形以及國際化,宋徽宗時期的中國已全部齊備。
而宋徽宗的真實心思卻是,經過蔡京一番改革後,帝國的經濟穩定了,百姓生活富足了,這個時候再不抓緊搞搞文化藝術生活,陶冶陶冶情操,更待何時?
不過,在奢靡之風開啟前,還欠缺一個正當的理由。
身為宋徽宗倚重的大臣,蔡京此時又怎會不明白皇上的「難言之隱」呢?
他翻遍了古籍,最終在《周易》中找到了四個大字:豐、亨、豫、大。
他告訴皇帝如今是太平盛世,應該花錢,花大錢,能花是福。花錢是體現國家實力的一種方式,說明我們國家足夠富強。
宋徽宗一聽,這個理由不錯,能說服群臣。
因此,在皇帝的授意下,蔡京主抓具體事務。結果,帝國百姓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就被一種叫「花石綱」的玩意弄得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所謂「花石綱」,就是蔡京為了迎合皇帝對於天下奇花異石的愛好而全新打造的特殊運輸方式。當時指揮花石綱的有杭州造作局、蘇州應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對東南地區的珍奇文物進行搜刮。
在運送途中,往往會遇到某件奇石體積太大,運不走,怎麼辦呢?辦法只有一個——不計代價,清除一切障礙。擋住「花石綱」的民房、山坡等等,通通被剷平。
「花石綱」極大豐富了宋徽宗這名藝術型天子的創作靈感。在書法名家蔡京以及奇石名花的陪伴下,宋徽宗沿襲唐朝大臣薛曜之風,自創了「瘦金書」,以及「院體」繪畫手法。
然而這些,不僅沒讓北宋王朝更加強盛,反而逐漸引發了方臘、宋江起義。官逼民反,北宋王朝即將玩完。
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十月,金兵南下,兵臨汴梁城(今河南開封)。
一直沉浸於書畫的宋徽宗,方才如夢初醒。
本著不想當亡國之君的心思,宋徽宗把目光投向了太子趙桓。他急於將這張燙手的龍椅交出去,開始了各種裝病鬧劇。最終,皇位落到了悲催的太子趙桓手裡,是為北宋末代皇帝宋欽宗。
也許是出於報復父皇的心理,宋欽宗決定對前朝人事任命的弊端進行清算。其中就包括了已年近八十、先前被太學生陳東列為「六賊」之首的蔡京。
那會兒,蔡老爺子已經老眼昏花,退休在家兩年了。但按照聖旨的最新要求,蔡京被安排流放,他要去的目的地在偏遠的海南島。
年邁的他哪還有什麼力氣,拖家帶口去海南島看風景釣魚?結果中途走到潭州(今湖南長沙),一代大奸臣就老死了。
蔡京死後,終於得以享受先前由他創立的社會保障制度,被安葬在漏澤園。
他的門生呂川卞為他題寫了墓志銘,其中提到:「天寶之末,姚宋何罪?」唐玄宗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跟開元時期的賢相姚崇、宋璟有什麼關係呢?意思是,北宋走到如今地步,跟我老師蔡京又有什麼關係呢?不僅為蔡京叫屈,還認為他是一代賢相。
雖然在當政者眼裡,「能臣」和「庸臣」才是評判官員的終極標準。但一個帝國畢竟是由皇帝、文武大臣以及天下百姓所組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何為忠,何為奸,相信一切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