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書法遊藝的宋徽宗。圖源:網絡
在得知童貫此次到江南的主要任務就是收集各種名家字畫、古玩奇珍,以供皇帝學習鑑賞後,蔡京喜出望外。且不說極力收集名家字畫,就是自己隨便寫兩手交上去,那也是令皇上刮目相看的名家精品。況且早年間,端王趙佶還曾花大價錢收藏過他的作品。
童貫在杭州時,蔡京就極力巴結討好他。蔡京的「美名」,也通過童貫所言,直達天聽。本就對蔡京書畫藝術造詣極為認可的皇帝,在童貫等大臣的美言下,給了蔡京一個重返權力中心的機會。
此時在北宋的朝堂上,皇帝手下的兩位宰輔韓忠彥和曾布,面和心不和,彼此都想把對方踢出朝堂。而受皇帝青睞的新人蔡京,自然也成為了兩人權勢鬥爭的重要砝碼。
而最終的結果出人意料:兩位曾經的宰輔紛紛落馬,接替二人執掌朝政的,正是砝碼——蔡京。
宦海沉浮多年的蔡京,終於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宋宰輔——尚書右僕射。
詔書下達的當天,宋徽宗親切地接見他,並表明自己未來的執政方針是繼承神宗以來實行的王安石變法,讓他好好準備,儘快拿出個可實施方案來。久經官場的蔡京,當然知道要高舉新法大旗,擁護老闆宋徽宗的方針政策。
但如果只是喊口號,大概誰都會。既然老闆要求恢復新法,那怎能不用新黨人?
自神宗以來二十餘年的黨爭局面,新舊兩黨從政見駁斥、人身攻擊再到政治迫害,主要手段都是通過像「烏台詩案」這樣的文字獄打壓對手,但誰也沒給對方定過性。如今皇帝支持的是新黨人,新人新氣象,自然也就不能像過去那樣「小打小鬧」了。蔡京經過一番總結與思考,親自操刀設計出了一塊流傳後世的「元祐黨人碑」。
在這塊碑上,司馬光、蘇軾等過去反對王安石變法的309人均被扣上「元佑奸黨」的帽子,成了北宋王朝的「黑五類」分子。
被刻上黨人碑的官員,還未逝世的,要麼關起來,要麼流放到鳥不拉屎的地方。他們的詩詞歌賦等作品一律列為禁書,不得流傳。
此外,由於過去蔡京時常被台、諫等監察部門彈劾,這次蔡京「公報私仇」,他們也跟著元祐黨人倒了大霉。
持續了二十餘年的新舊黨爭終於告一段落了。但作為北宋帝國的新任宰輔,蔡京其實並不輕鬆。
因為黨爭只是政治形態上的行為,決定帝國命運的還是社會經濟。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怎麼支撐帝國每年龐大的外交事務費用、國防開支預算?
還好,歷任地方行政崗位多年的蔡京也不是吃素的。在其當政期間,北宋的鹽法茶法改革、市舶關稅、貨幣政策、民間保障及教育事業均得到大力發展。
在經濟方面,如茶法改革,據《宋會要輯稿·食貨》中記載:「茶法自政和以來,官不置場收買,亦不定價,只需茶商赴官買引,就園戶從便交易。」意思是,北宋以往實施對茶葉的專買專賣制度,改成了百姓人人皆可開門營業,只需要到官府辦一張營業執照即可,這極大促進了北宋時期小商品經濟的發展。
在民間保障方面,蔡京率先倡導建立的「漏澤園」「居養院」和「安濟坊」,可被視為中國古代社會福利制度建設的先進探索。
所謂「漏澤園」,即官府出錢為客死他鄉或無錢安葬的人安排墓地,妥善處理後事,類似今天的公益性公墓。而「居養院」,類似於今天的孤兒院和養老院的結合體,主要為鰥寡孤獨、無力贍養自身者提供收容關愛服務。至於「安濟坊」,則是給社會大眾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