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小人
當太學生陳東將一份關於蔡京等六人如何魅惑聖上、構陷同僚、結怨外邦、欺壓百姓的奏摺呈送御前時,宋徽宗一笑置之。
蔡京的字寫得很漂亮。正所謂「字如其人」,宋徽宗深信,字寫得好的人,大概人品也不會差到哪去。此時,宋徽宗通過與蔡京的互相學習和交流,字畫上的造詣今非昔比,他離不開蔡京。
數月後,金兵南下。
北宋末代皇帝宋欽宗從愛好書畫勝於朝政的父皇手中接過江山。迫於朝堂施壓,宋欽宗將耄耋之年的蔡京流放儋州(今海南西北部),以示懲戒。
流放路上,自知罪孽深重的蔡京,行至潭州(今湖南長沙)時,寫下了一闕帶有懺悔意味的絕命詞: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止因貪此戀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數日後,這個禍國殃民的大奸臣就死了。
翻開《宋史》,對於這個「到頭來終究一場空」的宰相有如下記述:「京起於逐臣,一旦得志,天下拭目所為,而京陰托紹述之柄,箝制天子……」可知蔡京原先就是靠黨爭起家,一步步走到後來的位置。
不過,在位極人臣之前,他一度蟄伏朝堂數十年,幾番起落,默默無聞。
蔡京(1047—1126),字元長。興化仙游(今福建莆田)人,系出名門。在北宋文壇家族中,「三蘇」「四蔡」久負盛名。這裡的「四蔡」指的就是出身於興游的蔡京、蔡卞、蔡襄、蔡確。他們四人身處同一時代,且都在書法上有他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蔡京從小聰慧過人,4歲時就能把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倒背如流。相信這篇文章放到今天,依然是很多高中生難以跨越的一道難關。
熙寧三年(1070年),24歲的蔡京和弟弟蔡卞赴京趕考。當時,北宋朝堂上改革之風盛行,在宋神宗趙頊的親自部署下,宰相王安石正帶領群臣有計劃地實施變法。
很幸運,此次科考,蔡京兩兄弟皆「金榜題名」。北宋社會流行「榜下捉婿」活動,即發榜之日官員富紳全家出動,爭相挑選登第士子作為女婿。蔡京的弟弟蔡卞長得比較帥,很快便被王安石相中,成了王家的乘龍快婿。
借著與王家的姻親關係,初入官場的蔡京很快找准了仕途方向,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堅實擁護者。
但初來乍到的他,畢竟還是個小角色。為了讓他多積累些「職場經驗」,在上峰的關懷下,小蔡先後在杭州、舒州(今安徽潛山)等地任職。
元豐七年(1083年),已在地方官場上歷練了十餘年的蔡京,終於得到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
▲蔡京書法作品。圖源:網絡
自「澶淵之盟」後,宋、遼兩國進入和平相處時期。為加強雙邊溝通關係,這一時期,北宋頻繁派出「奉遼使」覲見遼朝皇帝,以修兩國之好。這一次,「苦盡甘來」的蔡京,獲得朝廷指派為本年度「奉遼使」兼遼國皇帝耶律洪基(遼道宗)生辰慶賀大使。
不久後,從遼國回來的他,即被任命為皇帝身邊的中書舍人,進入了帝國決策層的秘書班子,負責起草各類文書。由於文書寫得好,很快,蔡京便獲得皇帝的認可,以皇帝侍從顧問的身份出任首都開封府的行政長官。
文章寫得好,大概只能說明這個人文化修養還可以。但作為帝國的行政官員,沒點執行能力,怎好在北宋文臣雲集的朝堂上邀功請賞呢?
一年後,隨著宋神宗中風,突然駕崩,由王安石領導的熙寧變法終因部分操作不得人心,觸動了當朝權貴的「蛋糕」,夭折了。
由於新登基的哲宗皇帝,年齡尚小,所以曾經對新法群起攻之的宋神宗母親高太后、司馬光等人得以重新執掌朝政,恢復舊法。
重掌大權的司馬光決定儘快剷除王安石變法的「荼毒」,要求地方官吏在五日內恢復舊法。
接到司馬光命令的各地官員叫苦不迭,紛紛表示這麼短的時間,完成不了這樣的任務。然而,同樣的命令到了蔡京手上,他居然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舉自然為司馬光提供了可大力宣傳的政治典範。司馬光逢人就說,我看蔡京這小伙子的政治覺悟高,人也是勤奮的,要是我朝官員每一個都像蔡京,何愁大業不成。
不過,都在官場上混,大家的眼睛還是雪亮的。蔡京刻意諂媚司馬光的行為,直接結果就是慘遭群臣彈劾。故此,風頭還沒出盡的蔡京,轉眼就被貶到了揚州,自然也沒有機會得到保守派實權人物的進一步賞識。
蔡京在揚州看了八年瓊花之後,支持恢復舊法的高太后薨逝了,司馬光也走了。
17歲的宋哲宗終於重掌實權。這位皇帝在短短七年的親政生涯中,兩敗西夏,收復失地,給宋仁宗之後的大宋王朝好好地長了回臉。他的年號「紹聖」,即為繼承前人之志。在政治上,他是認同神宗朝王安石變法的。於是,作為曾經支持過變法的大臣,遠在揚州的蔡京被重新召回朝,任戶部尚書。
可惜好景不長,年輕的宋哲宗剛想有一番作為時,卻突然崩逝。
繼承皇位的是宋神宗第十三子,宋哲宗的弟弟——端王趙佶,史稱宋徽宗。徽宗皇帝是個典型的才子皇帝,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自創「瘦金書」,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堪為佳作。除此之外,他的球技(蹴鞠)還相當不錯。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剛登基的宋徽宗還沒來得及發現蔡京的「好」,就匆匆地把他踢出權力中心,先貶太原知府、江寧(今江蘇南京)知府,而後乾脆革去一切行政職務,將他罰到臨安(今浙江杭州)道觀中洒水掃地。
新登基的宋徽宗到底還是酷愛書畫,喜歡玩樂。上位沒多久,就展露本性,準備利用手中權力,收羅奇珍,以供自己享樂。不過,宋徽宗想要盡情玩耍也不是馬上就可以隨心所欲的。
與其他朝代不同,北宋皇帝們似乎都明白上行下效的道理。自宋太祖開始,宋朝的皇帝普遍都以身作則,奉行節儉。如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某天夜裡突然嘴饞,想吃口熱乎的烤羊腿。身邊的內侍說,簡單,皇上您只需降一道聖旨,咱們讓御膳房天天備著,豈不美哉?但宋仁宗還是忍住了口舌之欲,愣是沒下旨御膳房做烤全羊。
儘管宋徽宗趙佶是由藩王入繼大統,但身份不同了,身為皇帝,做事自然也不能太出格。於是,宋徽宗偷偷找來了親信太監童貫,讓他秘密到江南去給自己找些好玩的東西來。
終於,在杭州吃齋、欣賞西湖的蔡京等到了自己的「伯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童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