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人,隋朝末年隨家遷居至滑州衛南客居衛南(今河南滑縣東)。他出身於一個顯赫的家族,祖父徐康是北齊官員,父親徐蓋在當地也頗有地位,家境殷實,稱得上是當地的豪強望族。
不同於一般的富家子弟,徐世勣身上並沒有紈絝習氣。他身材挺拔,英氣勃發,自幼熟讀兵書,更兼習得一身好武藝。隋末亂世,百姓流離,他雖年少,卻常懷濟世之心。
徐世勣常將家中糧食分給窮苦百姓,更對父親徐蓋說:「父親,天下大亂,百姓困苦,我們不能只顧自家安樂。」
徐蓋看著兒子,既欣慰又擔憂:「懋功,你有這份心是好的,可亂世之中,自保為上啊。」
徐世勣卻不以為然。他渴望建功立業,常常獨自登高望遠,心中激盪,卻又不知該如何施展抱負。
這時,一個人改變了他的命運——翟讓。
公元611年,東郡韋城(今河南安陽市滑縣)人翟讓,他原是東郡法曹,因事犯法逃入瓦崗寨,便率眾發動起義,在當地拉起了一支反隋力量。
就這樣,年僅十七歲的徐世勣和好友單雄信,一起投奔了瓦崗寨,成為瓦崗軍的創始三元老。
到了瓦崗寨,徐世勣很快就展現出了他的軍事才能。他作戰勇猛,身先士卒,而且頗有謀略,經常向翟讓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翟讓非常欣賞這個年輕人,對他委以重任。徐世勣也不負所望,在多次戰鬥中立下戰功,逐漸在瓦崗軍中嶄露頭角,瓦崗軍也在一年多時間內就發展至萬餘人。
後來,李密也加入了瓦崗寨。李密出身貴族,見識廣博,很有政治頭腦。瓦崗軍在李密的領導下,逐漸發展壯大,並於公元616年擊敗並斬殺隋朝大將張須陀,威震天下。
由於李密在屢次作戰中所發揮的作用較大,其威望逐漸超過了翟讓。
翟讓非常欣賞李密的才華,自知不如李密,於是禪位,推舉李密成為瓦崗軍首領,封為「魏公」,李密則任翟讓為司徒。
雖然翟讓豁達大度,但他的部下卻不這麼看,紛紛勸把讓給李密的權力奪回來,翟讓沒有聽從。
這件事最終被李密安插在翟讓身邊的親信得知,告訴了李密。李密聽說後,很是惱火,加上左長史房彥藻因曾經受到過翟讓的斥責,記恨在心,在李密面前說了很多翟讓的壞話。
於是,李密下定決心要除掉翟讓。他心生一計,為翟讓設下了「鴻門宴」。
翟讓預感李密可能會暗算自己,於是特意帶上心腹大將徐世勣、單雄信等人一同前往。
在宴會開始之前,李密拿出一張好弓給翟讓看。翟讓接過弓,剛剛把弓拉滿,李密的親信蔡建德從翟讓身後砍了他一刀,翟讓痛苦地倒在了血泊中。
徐世勣一看情況不妙,想跑,結果被守門的士兵砍傷脖子,剛想補刀,王伯當大喝制止:「這是徐世勣,不要砍!」徐世勣這才僥倖撿回一條性命。
同來赴宴的單雄信則當場慌了神,跪下來磕頭哀求,李密才沒有殺他。
李密愛惜徐世勣的才華,心裡覺得很過意不去,命人將徐世勣扶到自己的營帳里,親手為他包紮傷口。
翟讓死後,李密又獨自一個人騎著馬進入翟讓的軍營去穩定軍心,讓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別統領一部分原來屬於翟讓的部隊,於是瓦崗軍又恢復安定。
自此,李密取得了瓦崗軍的絕對領導權。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楊廣,擁立楊浩為帝,自稱丞相。
李密帶領軍隊前去討伐宇文化及,雙方在童山大戰一場,雖挫敗了宇文化及,但瓦崗軍自身也損失慘重。
此時,李密也開始變得驕傲自滿起來,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禮賢下士,愛惜將士,而是變得剛愎自用,獨斷專行。
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招降納叛,李密對那些新歸附的降將降兵,給予了優厚的待遇。而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立下功勞的瓦崗軍將士,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
這種賞罰不公的做法,引起了瓦崗軍將士的強烈不滿。
他們覺得,自己出生入死,為李密打天下,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回報,而那些投降過來的敵人,卻受到了優待,這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一時間,瓦崗軍內部,人心浮動,士氣低落。
不久,王世充引兵突襲瓦崗軍。
此前,李密曾擊敗王世充,這讓李密對王世充產生了輕視之心。他認為,王世充不過是自己的手下敗將,不足為懼。
結果,瓦崗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李密也差點被俘。
戰敗後的李密,帶著殘餘的部隊,逃往了河陽縣,與自己的部將王伯當會合。兩人商議後,決定前往長安,投奔李淵。
當時,徐世勣奉李密之命,鎮守著河南、山東地區的黎陽等十多個郡。
得知李密戰敗,並投降唐朝的消息後,徐世勣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他可以選擇自立為王,割據一方;也可以選擇投降李淵,或者投降王世充。
就在這時,魏徵出現了。他向徐世勣建議,投降李淵。
魏徵認為,李淵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且為人寬厚仁慈,素有賢名。
徐世勣採納了魏徵的建議,決定投降李淵。
但是,他並沒有直接向李淵投降,而是採取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
他派人將自己所轄地區的土地、人口、戶籍等情況,詳細地統計出來,整理成冊,然後交給李密,讓李密代為轉交給李淵。
徐世勣的這一舉動,等於是把自己投降的功勞,全部讓給了李密,自己則毫不居功。
李淵對徐世勣的做法很不解。於是就問他為何這麼做?
「將軍為何不直接向我投降,而要通過李密呢?」
徐世勣回答說:「我鎮守黎陽,是受了李密的委派。黎陽原本也是李密的地盤。如果我直接向您投降,那就等於是拿著舊主的失敗,來向您邀功請賞,這種行為,實在可恥。我徐世勣,絕不做這種不忠不義之事!」
李淵聽了徐世勣的解釋,非常高興,對徐世勣的人品和忠義,讚賞不已。
「將軍真是一位純臣啊!」李淵感慨地說道,「感德推功,實在是難能可貴!」
為了表彰徐世勣的忠義,李淵下令,讓他繼續鎮守黎陽,並任命他為右武侯大將軍,封為曹國公,賜國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