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改一次名便升一次官,李世民臨終叮囑兒子:若鎮不住,便殺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於終南山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1歲。
臨終之際,李世民將太子李治喚於床前,囑咐道:「雉奴,朕怕是撐不過去了。不過你也不用太擔心朝中之事,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他們會盡心輔佐你的。只是有一個人,你對他沒有施過恩惠。朕擔心,朕走之後,你鎮不住他,恐怕會惹出亂子來。」
李治抬起頭,淚眼朦朧地望著父皇,滿臉疑惑道:「父皇,是何人?」
李世民的目光變得深邃起來,緩緩地吐出兩個字:「李勣。」
李治心中一震。李勣的名字,他如雷貫耳,這位開國功臣,戰功赫赫,威震四方。可父皇為何單單對他如此忌憚?
李世民接著說道:「此人才智過人。朕擔心,朕走之後,他未必會真心效忠於你。朕今日下旨將他貶到外地去,如果他接到旨意,立刻動身赴任,等你登基以後,可以召他回朝,擢升他為僕射;如果他推三阻四,藉故拖延,那就立刻殺了他,不要有絲毫猶豫。」
李治雖然不完全明白父皇的用意,但還是用力地點了點頭。
隨後,李世民下旨: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宮詹事李勣,著外任疊州都督,即刻啟程,不得有誤。
李勣接到聖旨後,先是感到一陣意外,但隨即就動身趕往疊州赴任,甚至都沒有回家收拾行囊。
不久,李世民駕崩,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就在李治繼位當月,一道聖旨再次飛出皇宮:原疊州都督李勣,忠貞體國,功勳卓著,著即刻回京,任洛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參與執掌機要事務。
同年,李勣又被冊拜為尚書左僕射,出將入相,達到了為人臣子的終極境界。
李勣對李治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恨不能以死相報,來報答新皇帝的知遇之恩。
而李世民的臨終託孤,也終於得到了圓滿的結局。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謀略,為兒子李治留下了一位忠心耿耿的肱骨之臣。先抑後揚,欲擒故縱,這帝王心術,令人嘆為觀止。
在隨後的數十年里,李勣果然不負眾望,忠貞不二,成為了唐高宗李治最信任的心腹大臣。他參與朝政,出謀劃策,為大唐的繁榮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麼,李勣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為何就連太宗李世民臨終之際,都對他如此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