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4天,《人民日報》官方帳號5次提到全紅嬋。
8月1日,「央媽」親自下場為全紅嬋闢謠,打擊那些用AI仿冒她聲音帶貨的不良商家;8月6日,又發文回顧了去年巴黎奧運會上的高光時刻;8月11日到12日,《人民日報》更是兩天連發3條動態,條條艾特全紅嬋。
從跳水世界盃摘銀、到因傷暫別比賽,全紅嬋迎來了自己體育生涯的「蛻變期」。 在這些暫時處於低谷的日子裡,有太多非議的聲音和太多懷疑的目光。
如今隨著官媒下場,人們才開始重新審視這個「 天才少女」的真實底色......
為家而戰的女孩
全紅嬋剛進入大眾視野時,「 孝順的窮孩子」是她身上最大的標籤。
廣東湛江的農村,談不上富裕,家裡兄妹眾多,母親身體常年不好,離不開藥。父親呢,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守著幾畝果園,全靠老天爺賞飯吃。
這種家境,放到今天任何一個普通人家,都意味著日子得掰著指頭過,處處精打細算。
七歲那年,她被送進體校,初衷簡單得讓人心酸: 學校管飯,還不用花錢。
這和我們聽慣了的那些因為「熱愛」而投身體育的故事,全然不同。
直到東京奧運會,她一跳成名,面對鏡頭說出那句「想掙錢給媽媽治病」,這個形象才算徹底被「焊牢」了。
一時間,全紅嬋成了孝道的化身,成了寒門逆襲、鯉魚躍龍門的最佳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