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心疼她,敬佩她,覺得這孩子懂事得讓人直想落淚。這個標籤,帶著善意,充滿溫暖,也是她贏得最初國民好感度的基石。
然而,這一切也悄悄地給她套上了一層無形的枷鎖
她是運動員,也是「正常人」
此前新加坡世錦賽看台上,全紅嬋的缺席引發猜測。
當鏡頭掃過她康復訓練的畫面: 圓潤的臉頰、明顯變粗的大腿,與巴黎奧運會時判若兩人。 評論區瞬間炸鍋:「胖成這樣還跳得動? 」
數據顯示,如今18歲的她,比起東京奧運會時期,身高增加了12cm,體重從東京奧運會的38公斤增至52公斤。
這些無法改變的身體發育在普通人看來很正常,但是對跳水運動員而言,卻堪稱職業生涯的「生死考驗」。
因為對於跳水這項運動而言,每增重1公斤,翻轉慣性就會增加3%,入水偏差便會擴大2度。
這導致全紅嬋的招牌動作207C入水水花直徑,已從奧運時的30厘米擴大到80厘米。
而且為了為控重,全紅嬋每天攝入不超過1200大卡(相當於兩份沙拉),晚餐只有水煮雞胸肉和蔬菜。 廣東隊訓練視頻中,她因飢餓在跳台邊顫抖,仍堅持完成靜蹲動作。
如此我們也得以窺見,正是全紅嬋不願意輕言放棄,所以她等於是在用毅力,去抗衡身體正常發育所帶來的不可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