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黃巢逃離長安後隨即身亡,李克用:他外甥林言殺光了他的妻兒
當林言看到黃巢時,他驚訝的發現,當年打進長安的「沖天大將軍」只能佝僂的坐在地上,雙手無力的指了指,又迅速放下。
黃巢似乎也了解林言的來意,他以一種常人難以捉摸的眼神看向自己的親外甥,那眼神中隱含著無奈。
「砍下我的頭,換取你的富貴吧。」
這是唐末梟雄黃巢兵敗虎狼谷後的一段辛酸往事,而黃巢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所要講的主人公。那麼,黃巢是誰呢?
他是農民軍領袖,和王仙芝共舉大業,也是落第書生,反詩「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締造者,在唐末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他,也是少數屠殺數十萬阿拉伯以及猶太商人的「食人魔」。那麼實力強大的他,是如何走到窮途末路的呢?
落第書生
曹州冤句,山東一隅,黃巢生於斯,長於斯。
在他少年時,黃巢的家族就學會鑽朝廷的空子,以販賣私鹽為生,短短數十年,積累了豐厚的家底。
因此,即便在動亂不堪的唐末,黃巢也擁有難得的「教育」資本,絕不是底層人能夠相提並論的。
可以說,他弓馬騎射,不在話下,吟詩作賦,頗具才情。而黃巢的終極夢想,與現在的山東人類似,科舉入仕。
正所謂:「周公子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晚唐科場,沒有公平正義可言,全是世家大族和人情世故的「宣揚點」。
故而,在黃巢懷著對未來的抱負,踏入考場時,遭遇的卻是「意想不到」的落榜。
黃巢秉性孤高,常年的優越生活,養成了「自以為是」的性格,他無法接受失敗,更不允許自己的理想,遭到打擊。
於是,他寫出了足以撼動後世的反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可以想像,百花殺盡,黃金甲滿城,字字如刀,黃巢的恨意直指長安,直指將他拒之門外的腐朽王朝。
然而,這也並非是黃巢個人的怒火。
安史之亂後,大唐的根基就已不復存在,藩鎮割據四處蔓延,中央權威日漸衰微。
更致命的是,自唐懿宗末年,席捲全國的水旱災害頻繁「發生」。赤地千里,餓殍遍野,人間慘劇日日上演。
而這之中,造反最頻繁的河南,災難最為嚴重。
可高高在上的李唐宗室、官宦藩鎮、世家貴族們,卻選擇「閉目塞聽」。他們不僅不管不問,還拋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大唐版」:實在不行,可以吃樹葉子。
似乎,每個王朝末期的統治者們都患上了同一種「病」,他們忘記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古訓,視底層為芻狗。
可當百姓活不下去的時候,陳勝、張角、竇建德,就隨處可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