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狠人是李泌,神機妙算的白衣宰相。要是說郭子儀是明面上的定海神針,那李泌就是幕後的戰略核心。這人是個奇才,七歲時就因賦《方圓動靜》詩,被玄宗召見,確實是神童。但他長大後不願做官,只在肅宗、代宗、德宗三朝有需要的時候才出山。
李泌戰略眼光最厲害。安史之亂時(756年),他在靈武拜見肅宗,提出放棄兩京,先拿下范陽。這戰略雖沒被肅宗完全採納,但能看出他有長遠眼光。後來吐蕃入侵,李泌為代宗制定聯合回紇、南詔、大食、天竺,對吐蕃形成包圍的策略,逐步削弱了吐蕃的擴張勢頭,扭轉了唐朝戰略上的被動局面。
李泌做人特別清醒。德宗貞元三年(787年),李泌最終接受了宰相之職。他早年推辭相位,是不願捲入黨爭,晚年接受,是因為德宗信任且局勢需要。白衣宰相的稱呼,更多是因為他早年以布衣身份參與朝政。他明白權力平衡的道理,在相位上既積極出主意,又不專權,既把事情辦了,又維持了朝堂穩定,是戰略型宰相的典範。
第三位狠人是唐憲宗李純,敢啃硬骨頭的中興之主。沒有這位狠人皇帝,唐朝的續命之路會更難。安史之亂後最大的問題是藩鎮割據,幽州、成德、魏博這些地方的節度使,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朝廷管不了,成了國中之國。之前的德宗、順宗,要麼武力鎮壓失敗,要麼沒能力整頓。憲宗上台後,下決心用武力削藩,重塑中央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