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這一次,導演卜萬蒼和張謂天覺得 「韋均犖」 這個名字不夠洋氣,不太適合當演員的藝名,便給她取了 「上官雲珠」 這個名字。
誰也沒想到,這個名字後來會和那麼多經典影片緊緊綁在一起,之後,她又拍了《淚灑相思地》《國色天香》等片子。
雖說都是些不起眼的角色,可她每次都拼盡全力去演,慢慢在圈子裡有了點小名氣。
為了提高演技,上官雲珠開始轉戰話劇舞台,加入了費穆和姚克組建的天風劇社,在這裡,她遇到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二個人,姚克。
姚克是耶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還是魯迅的學生,在上海文化圈人脈很廣,他很欣賞上官雲珠的天賦和韌勁,經常帶她去見各種文化名人,聽他們聊藝術、聊人生。
跟著姚克的那些日子,上官雲珠長了不少見識,眼界也開闊了,演技也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了很多。
1944年,上官雲珠和姚克的女兒姚姚出生了,那時候她還在劇團里跑演出,經常要跟著劇團巡迴演出,一走就是大半年。
每次演出結束回到上海,她都歸心似箭,想趕緊抱抱女兒,可沒想到,有一次她回來,卻發現姚克身邊有了別的女人。
上官雲珠是個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人,她沒辦法接受這種背叛,哪怕心裡再痛,也還是毅然決然地和姚克離了婚,一個人帶著女兒姚姚,繼續在演藝圈打拚。
照片中就是上官雲珠和女兒姚姚,母女倆的長相都很清秀,上官雲珠很明媚,也很溫柔。
那時候的上海,時局動盪,演藝圈的日子也不好過,上官雲珠為了能有戲演,幾乎跑遍了上海灘所有的演出團體,有時候甚至沒有報酬,她也願意去,只要能站在舞台上,能演戲,她就覺得值。
就這樣摸爬滾打了幾年,她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1947年前後,她接連拍了《一江春水向東流》《麗人行》《希望在人間》《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等幾部經典影片。
在裡面飾演了各種各樣的角色,有摩登風騷的闊太太,有命運悲慘的底層婦女,每一個角色都被她演活了。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上官雲珠這個名字,真正傳遍了大江南北,成了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
而這一切的改變,離不開著名演員藍馬的幫助,當時藍馬覺得上官雲珠是個難得的好演員,就把她推薦進了崑崙影業公司演員組。
崑崙影業公司是當時我國進步電影的基地,裡面的電影工作者大多是從重慶大後方回來的,思想進步,作風樸素。
在那裡,趙丹、白楊、吳茵、魏鶴齡這些老藝術家,都提倡演員要 「生活在角色里」,表演要真實、生活化,不能裝腔作勢。
這些理念像一盞燈,照亮了上官雲珠的表演之路,她開始學著深入角色的內心,琢磨人物的性格,演技有了質的飛躍。
大家都說,上官雲珠不僅長得美,戲路還寬,是個難得的性格演員。
進崑崙影業公司後,上官雲珠拍的第一部重要影片就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部片子原本是聯華影藝社拍的,後來併入崑崙影業公司後,繼續拍續集《天亮前後》。
在裡面,上官雲珠飾演的闊太太何文艷,風情萬種又透著幾分刻薄,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沒過多久,導演沈浮又看中了她,讓她在《萬家燈火》里飾演胡妻,一個生活困頓、命運悲慘的賢淑婦女,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覺得她剛演完闊太太,怎麼可能演好底層婦女?
可上官雲珠用實力打了所有人的臉,她把胡妻的隱忍、善良和絕望演得淋漓盡致,和何文艷這個角色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兩個角色都獲得了成功。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上官雲珠快30歲了,正是演員的黃金年紀,可那時候電影的題材變了,很多戲都需要演 「工農兵」 形象。
而上官雲珠的相貌、氣質,還有之前演慣了的 「交際花」「闊太太」 角色,讓她一下子沒了戲路。
但她沒氣餒,反而開始努力改變自己,琢磨著怎麼轉型,哪怕是 「脫胎換骨」,她也願意嘗試。
轉機出現在 1955 年,上影廠準備拍《南島風雲》,可女主角護士長符若華的人選遲遲定不下來。
符若華是個英姿颯爽、老練果敢的革命英雄形象,和上官雲珠之前的角色反差太大了。
這時候,和上官雲珠感情很好的黃宗英想起了她,覺得她有能力演好這個角色,就極力嚮導演白沉推薦。
可消息一出來,很多人都反對,甚至有人說讓上官雲珠演革命英雄,簡直是嘲諷,好在白沉導演很有眼光,也很堅持,力排眾議用了她。
為了演好符若華,上官雲珠下了不少苦功,她去體驗生活,跟著護士學習護理知識,琢磨革命戰士的言行舉止,把自己完全代入到角色里。
最後片子拍出來,所有人都驚呆了,那個在銀幕上勇敢堅毅的護士長,哪裡還有半分 「闊太太」 的影子?她的演技征服了所有人,包括那些之前對她有偏見的人。
上官雲珠對演戲的熱愛,已經到了痴迷的地步,只要有戲演,她就會全身心投入,不管角色大小、鏡頭多少,她都一樣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