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雲珠出生在江蘇江陰長涇鎮,她原名韋均犖,16歲時就出落得亭亭玉立,一米五左右的身高雖不算高挑,卻有著瘦長的臉型和一雙含情脈脈的眼睛,任誰見了都得夸一句標緻。
上官雲珠的父親是位教師,家境雖不算大富大貴,卻也讓她從小就有機會在園林如畫的蘇州讀書,接受了不錯的教育。
可平靜的生活在 1937年被抗日戰爭的炮火打破了,日軍侵華的鐵蹄踏碎了江南的安寧,18歲的上官雲珠不得不跟著家人離鄉背井,一路逃難到湖南衡陽一帶。
那時候她已經嫁給了張大炎,一家人,她和丈夫、孩子,還有自己的父母,就這樣擠在逃難的人群里,顛沛流離。
張家在長涇鎮是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往日裡從未受過這般苦,到了衡陽後,一家人在長樂路租了間小房子落腳。
張大炎在當地小學教美術課,掙的錢勉強夠餬口,可一大家子的開銷擺在那兒,這點收入根本不夠用。
看著丈夫每天為了生計發愁,上官雲珠心裡不是滋味,她不想只做個在家等著吃飯的家庭主婦,便主動拿起報紙,一頁頁翻看招聘啟事,琢磨著找份工作補貼家用。
沒多久,她還真在何氏照相館找到了個開票員的活兒,雖說只是站櫃檯收錢開票,卻成了她人生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
上面的照片是上官雲珠在照相館期間,看起來很是嫵媚,柳葉細眉襯得她更加有韻味,舉手投足都很有女人味。
在照相館上班的日子裡,上官雲珠每天都能見到各種各樣來拍照的人,有普通百姓,也有不少影劇界的演員、導演。
那些搞藝術的人眼尖,很快就注意到了這個模樣俊俏、說話伶俐的小姑娘,總愛跟她聊上幾句。
有一回,佐臨導演的苦幹劇團缺個扮演小女孩的演員,有人就想起了上官雲珠,邀請她去試試。
雖說那個角色沒幾句台詞,戲份少得可憐,可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聚光燈打在身上,上官雲珠忽然覺得心裡像被什麼東西點燃了,她愛上了表演。
從那以後,上官雲珠滿腦子都是演戲,她做夢都想成為一名真正的演員,1940年,她終於盼來了機會,考上了華光戲劇學校,後來又進了新華影業公司的演員訓練班,正式踏上了追逐藝術的道路。
可這條路剛一開始,就給她的婚姻帶來了裂痕,丈夫張大炎是個傳統的人,他心裡的妻子就該在家相夫教子,安安穩穩過日子,怎麼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太太拋頭露面去當 「戲子」。
夫妻倆為這事吵了無數次,家裡的氣氛天天都像繃著一根弦,最後上官雲珠咬了咬牙,還是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表演,她寧願離婚,也不想放棄這個機會。
1941年,上官雲珠迎來了銀幕首秀,在藝華影業公司的《玫瑰飄零》里演了個小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