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覆滅前夜,各地駐防八旗,為何不出來保衛大清?

2025-09-19     花峰婉     反饋
3/3
荊州承天寺的天王殿(承天寺是歷代荊州將軍拜領聖旨、滿漢文武議事與舉行盛大慶典的場所)

至於荊州將軍連魁,自知大勢已去,通過沙市的外國領事斡旋投降,荊州歸於革命軍旗下。

以上都是積極抵禦的駐防八旗,而剩下的,要麼直接開城投降,要麼觀望局勢後選擇投降,要麼想抵抗,但實力不夠而投降的,甚至還有主動加入同盟會的,這些駐防八旗的典型代表,就是成都駐防八旗、廣州駐防八旗、杭州駐防八旗以及福州駐防八旗。

先說說成都駐防八旗,成都將軍是玉崑,他算是各地駐防將軍里思想最為開明的,在任期間,就把重點放在解決八旗生計問題上,為了給八旗找生計,一直極力避免鎮壓革命黨,因而在四川保路運動的時候,多次拒絕鎮壓的四川總督趙爾豐要求相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運動領袖蒲殿俊等人。

當革命風暴波及四川後,玉崑直接選擇繳械投誠,並促使趙爾豐交出兵權,其他旗人則在玉崑的帶領下遞交了《四川滿人投降文》, 要求投降和保護,而個革命政府也承諾,會發餉三個月,然後撥款興建工廠,解決旗人生計問題,算是皆大歡喜。

和玉崑一樣的還有廣州將軍春祿和負責鎮江旗營的載穆。

載穆看名字就知道,是宗室子弟,為老十四胤禵五世孫,在鎮江的時候,也是積極為八旗找生計,也保持與漢人的良好關係,口碑算是不錯的。

武昌起義後,載穆據守的滿城被革命軍圍困,自知不敵,選擇和革命軍談判,在得到革命軍許諾後,下令繳械。

只是和玉崑不一樣,載穆畢竟是宗室,事了後選擇了自盡,雖然一部分旗人以為是革命軍的逼迫而選擇起事,但遭鎮壓後很快就平息了,這也是前文說的,鐵良防禦南京期間,駐守在京口的鎮江八旗旗營投降一事。

玉崑和載穆屬於開明人士,其他駐防旗營則是見局勢不利後,被迫選擇,比如廣州將軍春祿。

近代以來,廣東就是革命中心,也因此,廣州將軍的實力是比較強大的,光駐防八旗兵力就有9000人,而且配備的都是最好的裝備,除此之外,還有桂軍、綠營,以及部分效忠清的新軍,前前後後有5萬餘人。

1910年的新軍起義和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其實都是在八旗與綠營、桂軍的夾擊下所敗的。

鑒於廣州駐防八旗實力強大,革命軍起義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廣州將軍。

4月8日,廣州將軍孚琦被同盟會暗殺。10月25日,尚未上任的新任廣州將軍鳳山又被刺殺。

兩位廣州將軍先後身亡,儘管還有指揮八旗的張鳴岐,但他卻是漢人,而且指揮權有限,導致整個廣州駐防八旗早就陷入恐慌之中,畢竟這些旗人在廣州生活多年,全部家財都在廣州,不想魚死網破,一邊固守觀望局勢,一邊積極尋找和平解決的辦法。

而新上任的廣州將軍春祿亦是如此,在得到「所有旗滿人,一律看待」的承諾後,立即率眾投誠,成了廣州的警衛軍和粵城軍。

在成都將軍、廣州將軍接連開門投降的時候,署理杭州將軍德濟也選擇了投降。

德濟並非真正的廣州將軍,而是前杭州將軍志銳調任伊犁將軍以及新任將軍廣福尚未到任之際,先代理杭州將軍的。

杭州光復期間,革命軍早就開始防備滿城了,但他們的辦法是搶占要點,壓制杭州城內的旗營。

而旗人企圖負隅頑抗的時候,革命軍也不突擊,就是占據高地,實施炮擊,但避免使用開花彈以避免誤傷平民,僅僅是威懾。

杭州旗營缺乏新軍建制,既無力奪回高地,又無法給與革命軍有效殺傷,處境相當被動,等革命軍派遣使者談判的時候,德濟自知無力抵抗,選擇了投降。

儘管有部分旗人試圖抵抗,但被槍殺二人警告後,再也沒人出頭,而杭州將軍管轄下的乍浦駐防,甚至企圖反攻杭州以配合杭州旗營作戰,但看到革命軍與杭州旗營談判後,自知無力抵抗,選擇了投降,剩下的旗人最終獲妥善安置。

杭州駐防八旗是想當抵抗,但實力不夠而選擇投降,而福州這邊,一些旗人甚至加入同盟會了。

原來革命爆發前,革命軍從軍火困偷運軍火的時候,被旗人發覺,而旗人不僅沒有上報,反而加入了同盟會,或許是看到旗人對革命不是很抗拒,革命軍試圖和平解決,開出了優待條件勸旗人投降。

閩浙總督松壽等人剛想要答應,但福州將軍朴壽卻堅決反對,故意散布謠言,激化滿漢矛盾,甚至發動全城旗人堅決抵抗。

和其他駐防八旗固城防禦不同,他們選擇主動出擊,放火燒民屋,企圖主動打擊起義軍,逼的革命軍選擇提前起義,儘管朴壽有抵抗之心,奈何能力不足,僅僅半天,就舉白旗投降了,總督松壽自殺,將軍朴壽被俘。

但朴壽被俘後又不安心,趁機逃脫後又阻止部分旗人企圖奪取城門,反遭擊敗,這次,革命軍選擇將朴壽就地正法,其餘旗人則放棄抵抗。

以上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八旗駐防旗營,也基本屬於南方地區,而在北方地區,其他旗營基本上無仗可打,在袁世凱、革命軍影響下內部發生一些搖擺,然後看溥儀都退位了,直接隨大流成為民國人。

可以說,在辛亥革命期間,大多數駐防八旗都未做拚死抵抗,為什麼呢?其實就是地底層旗人也對大清的統治頗為不滿,不願為大清殉葬。

前面說過,玉崑、春祿、載穆一直為啥為八旗生計而奔走呢?就是清末的時候,很多人旗人生計惡化,吃都吃不飽,比如西安駐防八旗,錢糧僅拿七成,事實上,已經拿七成已經不錯了,在青州的旗民甚至因災荒乞討餓死。

西安駐防八旗,錢糧僅拿七成

此前朝廷因財力不足,加上為了緩和矛盾,推行「平滿漢畛域」政策,這個政策說白了,就是削減旗人特權,要讓其自食其力。

要知道,這些旗人此前都是朝廷贍養,現在卻要想辦法自謀出路,自然對朝廷頗有怨氣,窮苦的旗人為生存還被迫借貸度日,也自然對朝廷失去了信心,因而在革命爆發的時候,很多人第一時間選擇的是保命,而非效忠。

激進的則直接投身革命,關外滿人甚至起義阻斷清廷逃到關外的道路。

從這裡可以看出,到了清末這個時間點,連自己的統治基礎都選擇了放棄,清朝焉能不亡?
呂純弘 • 189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