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覆滅前夜,各地駐防八旗,為何不出來保衛大清?

2025-09-19     花峰婉     反饋
1/3
清朝八旗駐防圖

大清覆滅前夜,各地駐防八旗,為何不出來保衛大清?

八旗駐防地方始於清朝入關之際,為鞏固統治,清朝在所占的要地皆留兵駐守,從輔諸關隘口到府州縣之要地,亦或是山西、山東、江南和浙江等重要城鎮,均設旗兵鎮守,而駐防八旗的最高長官就是駐防將軍、都統等等。

清朝前後共設立過14位駐防將軍,這些將軍分別負責駐防不同的地區,以確保清朝對全國的有效統治。

鑒於駐防八旗的重要性,幾乎每一任將軍都由滿洲勛貴擔任,別看地方駐防將軍沒有總督那麼響亮,但他們實際地位和地方總督相當,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高於總督,如果駐防將軍和總督同駐一城,那麼同時上奏的時候,是以駐防將軍領銜上奏,總督是排在後面的。

而這些駐防將軍中,地位最高的又莫過於盛京將軍、黑龍江將軍、伊犁將軍、烏里雅蘇台將軍四個駐防將軍,他們是可以管理一地文武官員和兵馬的,說是「土皇帝"也不為過。

而除了駐紮省會或戰略要地的將軍駐防地之外,還有守衛重要城市的都統、副都統以及更低級別的城守尉統領等等,但不管級別高低,駐防八旗都是凌駕於地方的存在。

因而到了辛亥革命時期,清廷還有信心的,畢竟地方駐防八旗還不少,靠駐防八旗依舊可以維繫統治。

但很快,清廷就慘遭打臉,除了少數駐防八旗出來維護朝廷之外,大部分駐防八旗,要麼投降,要麼稍微抵抗後就迅速滑跪,可以說皇帝還沒退位,他們就先行崩潰了。

先說積極抵抗的地方駐防八旗。

前面說了,地方的不同,駐防的級別也不同,事實上,積極抵抗的其實都是將軍駐防地,畢竟駐軍規模多達數千人,而都統和副都統的駐防地,駐軍人數僅有數百至數千人左右,想要反抗,也得先掂量掂量實力。

而這其中,唯一抵抗的成功的,也就是寧夏駐防八旗。

自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寧夏後,在寧夏的革命黨人紛紛聚集在一起響應革命,很快就占領寧夏省城銀川,成立了軍政府,並處決了向新滿城聯絡的理事同知文升。

儘管成立了軍政府,但在新滿城旗營的威脅仍未解除,為此,軍政府派劉先智率民兵千餘人圍攻新滿城,而此時駐防這裡的是寧夏將軍檯布。

和內地腐化的八旗子弟不同,寧夏將軍地處邊陲,加上晚清西北戰事不少,保持了尚武的傳統,加上武器裝備占優,成功擊潰了劉先智的民兵隊伍,而戰鬥過程中,劉先智又不幸陣亡,陝甘總督長庚趁這個機會,立即率兵擊敗了革命軍,也讓寧夏將軍成為各地駐防八旗中唯一反攻成功的。

到了溥儀退位後,檯布依舊以寧夏將軍身份上奏祝賀,而在賀表里,還冠以「宣統四年」。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189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