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每天捨不得吃肉,結果體檢說我營養不良,這算病嗎?」一位退休工人在複查時這樣問。
類似的問題,幾乎在老人群體中都能聽到。中國老一輩人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形成了很多生活習慣,這些習慣在當時可能有意義,但在今天卻常常成了健康的隱患。
尤其在飲食和生活方式上,很多壞習慣並不是個別人獨有,而是幾乎人人都有。
最典型的就是過度節儉。老人們往往捨不得吃、捨不得扔,家裡買的菜、剩的飯,總想著再放一放,硬是要吃到「乾乾淨淨」。他們覺得浪費可恥,卻忽略了營養價值和食物安全。
剩飯剩菜反覆加熱,維生素早已流失,亞硝酸鹽水平可能升高。捨不得吃好的,長期靠稀飯、鹹菜湊合,蛋白質攝入嚴重不足,導致免疫力下降、肌肉減少。
尤其是進入老年,肌肉衰減綜合徵風險更高,如果蛋白質供應不足,很容易跌倒、骨折。節儉本身無可厚非,但若節儉到犧牲健康,那就成了負擔。
真正有智慧的節儉,不是把食物拖到變質才吃,而是合理規劃購買,吃得新鮮、吃得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