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有多亂?自古以來最瘋狂的動亂,後來是如何被平定的
古往今來,歷史上出現的動亂大都發生在天災人禍之年,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才起兵造反。
而在唐朝最鼎盛時期,竟然憑空出現一場內亂,史稱安史之亂,導致中原大地生靈塗炭。
這場叛亂是怎麼出現的?又是如何結束的?
奸臣當道
很多人都應該聽過「安史之亂」這四個字,這是一場可比肩於「靖康之恥」的戰亂。
當時皇帝妃子出逃,文臣武將戰死,百姓民不聊生,因死傷無數,傳聞河水都被染成了紅色。
而這場戰亂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唐玄宗的寵臣安祿山。
這裡就非常奇怪,既然是寵臣,為什麼會對君主發動戰亂呢?
想要弄明白這一切,要從李隆基和楊玉環說起。
李隆基初登皇位的時候,唐朝剛剛經歷過外戚專政,朝堂內外混亂不堪,於是他勵精圖治,將大唐推向了鼎盛時期。
再加上武則天在位時,大力發展農業,使得家家戶戶皆有餘糧。
隨即,唐朝迎來了最繁榮的時期——開元盛世。
這時的唐朝不但經濟發達,而且國土面積也達到巔峰,很多邊疆少數民族,全部臣服於大唐王朝。
只因古時交通不便,縱使皇帝能力再強,對於邊疆的管轄那也是鞭長莫及。
為了加強管理,唐朝在邊疆設置「節度使」,統領邊軍,負責邊疆的一切戰事。
強大的邊軍,讓唐朝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沒有外敵敢於侵擾。
雖然邊疆軍力強盛,但也造成內部防禦空虛,因此埋下了隱患。
到了唐玄宗中期,面對八方來朝的盛況,一直兢兢業業的李隆基也不禁驕傲自滿起來。
他覺得自己開創了一個新時代,決定接下來要「享受享受」。
在享受之前,肯定要選一個「懂自己」的丞相,於是李林甫出現了。
雖然李林甫沒張九齡有才,也不如裴耀卿仁厚,但他非常懂得如何哄皇帝開心。
李隆基想罷黜太子,張九齡說:「皇上您一定要三思而行,不要衝動行事。」
結果李林甫私下裡對皇帝說:「這是皇上您的家事,別管他人怎麼說。」
李隆基外出遊玩,想從洛陽回長安,裴耀卿勸道:「現在馬上要秋收了,還是等百姓農忙結束再動身吧,免得勞民傷財。」
結果李林甫又偷偷說:「洛陽、長安,哪個不是皇帝的家,想回家有什麼錯?」
漸漸地,李林甫逐漸得寵,而敢於直諫之臣都被罷黜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沒什麼才華,也沒能力,為防止大權旁落,於是他盯上了同樣沒才華的楊國忠。
而唐朝在這兩個奸相的帶領下又會走向什麼地步?
安史之亂
李隆基覺得自己已然成為千古一帝,功比秦皇漢武,於是便將朝政交由李楊二相,自己和楊貴妃每日遊山玩水,好不自在。
為了遊玩,他還在民間大肆尋找文人雅士,為他寫詩作畫。
也是在這時候,因商人身份而無法參加科舉的李白,被破例招入了皇宮。
一開始,李白認為自己入宮之後,便可施展抱負,造福天下百姓。
沒想到入宮之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奢靡享樂的景象,而他終日只能歌頌帝王功績。
沒過多久,李白便對這樣的朝廷心灰意冷,離開了皇宮,遊歷四方。
正如李白擔憂的,此時的唐朝看似空前繁華,其實內部早已腐朽不堪。
當時,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底層財富分配不均,地主豪紳通過錢財和權勢,吞併大量土地,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
與此同時,因為楊國忠和李林甫兩人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經常排除異己,導致邊疆將領十分不滿。
當時身居幽州之地,統領三軍,管轄多個北方民族的安祿山動了反心。
他經過數年的精心謀劃,暗中囤積糧草,趁著冬天大雪封山,從幽州悄悄地出發了。
當時正值十二月中旬,天寒地凍,百姓們收穫了一年的糧食,窩在家裡過冬。
而且好幾代人沒打過仗,更沒見過戰爭。
剛開始,他們見到黑壓壓的大軍南下,一時沒反應過來。
直到北方鐵騎踏碎了屋門,冰冷的刀刃迎面砍來時,他們才知道,戰爭來了!
就連府衙中的官差都沒察覺到敵軍來襲。
在他們為如何搜刮民脂民膏而爭論不休時,安祿山的大軍早已占領了城牆。
就這樣,由北境鐵騎和大唐步兵組成的二十萬精銳部隊,長驅南下,如摧枯拉朽一般,橫掃了華北平原。
他們僅用了六天就來到洛陽城下,而此時唐玄宗還在賞花聽曲。
即便朝中大臣連夜上報,李隆基卻認為他們在誣陷安祿山。
等到李隆基反應過來,派人前去防守洛陽時,洛陽已經被攻陷了。
而安祿山並未停歇,而是立馬向西進發,直逼帝都長安,他要奪天下而自立。
唐玄宗立馬派人嚴防潼關,並緊急調遣邊軍回朝勤王。
潼關作為長安城最後一道防線,能否抗住安祿山的二十萬鐵騎?
天下之亂
潼關在長安東邊,是出了名的易守難攻,雖然禁軍人數較少,但只要堅守不出,肯定能拖到援軍趕來。
面對大軍壓境,朝中臣子還在為一己私利,互相陷害。
李隆基聽信奸臣蠱惑,讓駐守潼關的將領出關迎敵,以此展現大唐的「威嚴」。
結果前腳出城,後腳就被十萬鐵騎包圍了,這些常年駐守京城的禁衛軍哪裡打過仗,頓時作鳥獸散。
就這樣,禁衛軍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潼關不攻自破。
得到第一手消息的李隆基,為了避免城內暴亂,故意隱瞞消息,暗中收拾行李,準備向西逃竄。
安祿山大軍都已經踏過潼關了,長安城內百萬民眾還躲在家中不知情呢。
等眾人看到唐玄宗帶著家眷財寶出了城,他們才反應過來,但為時已晚。
就這樣,安祿山大軍進入長安城後,大肆劫掠百姓,從一開始的百萬民眾,到最後只有數萬人活下來。
向西逃至馬嵬坡的唐玄宗也不好受,出逃隊伍出現兵變,為求自保,只好將楊貴妃一家全部處死。
而此時李隆基也失了人心,南逃至川蜀一帶,再無威信。
而分頭北上的太子,在眾將領的擁護下,直接登基稱帝,成為唐肅宗。
連連取勝的安祿山想要繼續南下,但在睢陽遇到了難題。
歷史上,睢陽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但這次即將因為一個人而名留青史。
他就是睢陽主帥張巡,為了守住南方大片疆土,他下令城中將領寧死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