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精忠被殺後,范承謨之子范時崇割其肉以祭奠他,福建百姓還為他建造祠,康熙帝親書「忠貞炳日」匾額。
范承謨誓死不屈,為國捐軀,感動了清朝統治者,此後康熙帝對范氏家族越發推崇,雍正帝和乾隆帝也專門為此事嘉獎過范承謨。
前有范文程出謀劃策,助力清朝問鼎中原,後有范承謨以死殉國,用鮮血為家族爭光添彩,這樣的范氏家族,想不飛黃騰達都難。
04
范文程三子范承勛歷任廣西巡撫、雲貴總督、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等職,在任期間政績很好,康熙帝很照顧他。
范承勛赴任廣西的時候,康熙帝囑咐他說,「你的父兄(范文程和范承謨)都為國效力,我希望你能廉政愛民,也干出一番作為!」
後來,范承勛擔任雲歸總督,有一次隨康熙帝拜謁孝陵,康熙帝單獨召見他,還動情地對他說:
汝父兄先朝舊臣,汝兄復盡節。朕見汝因思汝兄,心為軫戚。不見汝八九年,汝鬚髮遂皓白如此。郊外苦寒,以朕所御貂冠、貂褂、狐白裘賜汝。汝且勿更衣,慮中風寒。明日可服以謝。
一個皇帝說想念一個臣子,還噓寒問暖並賞賜御用衣物,這樣的事情在清朝不多見,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范氏家族為清朝做出了卓越貢獻,讓懂得感恩的康熙帝銘記在心。
實際上,范承勛與父兄相比,才能很一般,也沒什麼突出成就,但康熙帝「推文程、承謨舊恩,因厚遇承勛如是」,他完全是站在父兄的肩膀上,才一路當上總督的。
范文程四子范承斌,在哥哥范承謨死後,繼承了一等子爵爵位,不過他死得比較早,也沒有留下子嗣。
范文程五子范承烈,才能也比較不錯,能詩擅畫,精通古今歷史,留下了不少著作,他在官場上也混得不錯,靠著家族門蔭,他歷任戶部侍郎、兵部侍郎,漢軍正藍旗副都統,他雖然沒當上封疆大吏,卻也是上層官僚,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如果說,范氏家族前兩代人已經很顯赫了,那麼第三代則得到了保持,甚至更進一步,因為位列封疆者更多了。
范承謨的獨子范時崇,在他去世後進入國子監讀書,靠著家族紅利,他直接繞開科舉考試,一進入官場就擔任知州,二十年間不斷升遷,一路做到廣東巡撫。
經過摸爬滾打,范時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清欠、鹽政、糧餉、火耗歸公上有所成就,還整頓了官場,肅清了風氣。
五年後,范時崇升任福建浙江總督,在任期間嚴厲打擊反清復明組織,還抓捕了大海盜頭子鄭盡心,康熙帝很是欣慰,在御製詩稱讚他「棟樑祖幹家聲重,蘭桂孫枝令譽清」。
康熙帝念及范氏家族的功勞和忠誠,每次范時崇來朝,他都待之優重,賞賜頗多。
范承勛獨子范時鐸能力很一般,卻把家族紅利吃到了極致,雍正時期先後擔任總兵、兩江總督、藍旗漢軍都統、戶部尚書等職務。
雍正中期,范時鐸被任命為江南總督,位高權重,卻不斷犯錯,還與雍正寵臣李衛、田文鏡的人爆發矛盾。
雍正八年(1730年),李衛、田文鏡彈劾范時鐸包庇罪犯,治理河務時耽誤工期等罪,雍正帝便下旨申斥,原本按罪當斬,旦雍正帝念及范氏功勳,又考慮到范氏勢力龐大,為穩定朝堂,便特赦范時鐸,並任命為鑲藍旗漢軍副都統。
要知道,那時候但凡被李衛彈劾的人,就沒幾個好下場的,范時鐸卻能安全著陸,可見范氏家族根基有多深。
這還沒完,沒幾年功夫,范時鐸就升任工部尚書,兼鑲黃旗漢軍都統,此後又掌管刑部、兵部和內務府,繼續位高權重。
范時鐸如此受恩寵,理應盡職盡責,全心全意為國效力,他卻尸位素餐,不怎麼管事,還收受賄賂,結果又被人告發了。
按照雍正帝的脾氣和手段之,范時鐸這一次肯定玩完兒,但讓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雍正帝竟然又特赦他,只是讓他以原職退休,乾隆初年去世。
05
范文程的孫輩當中,范承斌之子范時捷不得不說一下,因為他的命不是一般的硬。
早在康熙時期,范時捷就承襲了一等子爵,被授予佐領,後來他逐漸得到升遷,在雍正初期被任命為陝西巡撫。
當時,年羹堯擔任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平定了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是雍正朝天字第一號寵臣,權勢熏天,卻為非作歹,無法無天。
也不知道範時捷是哪根筋搭錯了,竟然投靠了年羹堯,是年羹堯的心腹,乾了不少壞事,而年羹堯對他也多多提拔,甚至在雍正帝面前說他「才品超群,滿漢官員無與比並」,擬升遷入朝。
然而,還沒等范時捷赴京任職,雍正帝就開始打壓年羹堯了,他見勢不妙,便彈劾年羹堯欺罔貪婪,不久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
再後來,年羹堯被一貶再貶,直至賜死,他的一眾黨羽也都被清算,只有范時捷獨善其身。
范時捷自以為矇混過關,卻遭到兵部彈劾,雍正帝下旨說:
及年羮堯事敗,其案內牽連范時捷之處甚多,朕俱不行究問,且念其為勛臣之後,仍畀以都統重任。料伊自必感朕深恩,力圖報效,乃歷年以來,見其辦事昏庸,奏對糊塗,並無絲毫效力一事可取之處。
如果換成別人,恐怕就在被殺頭了,但范時捷的命是真硬,雍正帝念及范家功勳,不久便下旨說不忍心處置范時捷,將范時捷降為散秩大臣,總理陵寢事務。
沒過幾年,雍正帝又以「范文程諸孫無為大僚(大官)者」,任命范時捷提督,後升任總兵,成為了岳鍾琪的部下。
范文程的另一個孫子范時綬,也是一個典型吃家族紅利之人,他以筆帖式起家,花了二十年成為巡撫,後改任正白旗滿洲都統。
一個漢人能當上滿洲都統,是很了不得的,但范時綬卻動用軍隊為自己謀利,事發後乾隆帝處置了相關人等,范時綬也被革職。
不過,很快范時綬就再次得到重用,被任命為參領,負責在新疆運羊,因為成功完成轉運,乾隆帝藉機加封其為一等侍衛,不久回京擔任鑲藍旗漢軍副都統。
此後,范時綬不斷升遷,歷任禮部侍郎、左都御史、湖北巡撫,最終在工部尚書任上退休。
與康熙帝、雍正帝一樣,乾隆帝對范氏家族也很有好感,在他編纂的《貳臣傳》中,將大量明朝投降官員列入,包括洪承疇、李永芳、祖大壽等等,就連戰死的孔有德也被列入,唯獨范文程家族無一人入選。
沒有入選的原因,是因為范文程沒在明朝當過官,更在於范文程家族對清朝貢獻巨大,乾隆帝對范家人不是一般的好,范時綬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范文程的曾孫當中,依然有不少人當高官,比如范宜恆,官至戶部尚書;范宜清,官至吏部侍郎。
從皇太極時期到嘉慶帝時期,范文程的子孫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做到了二品,官職低的做到了從二品侍郎和正二品都統,官職高的做到了從一品尚書和正一品的三公,位極人臣。
進入道光朝之後,范文程家族開始走下坡路,但依然享受榮華富貴,不乏朝堂大員,可以說是長盛不衰,這也是為何一些人認為漢軍八旗中范氏家族排第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