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家族有多厲害?他的子孫不論有才無才,皇帝最少要給二品官

2025-08-28     花峰婉     反饋
1/3
范文程家族有多厲害?他的子孫不論有才無才,皇帝最少要給二品官

皇太極在位期間,為了壯大軍事力量,在滿洲八旗之外,設立了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將所屬的漢人和蒙古人也編入八旗。

對漢人的任用,是皇太極執政時期一大特色,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滿清正是在漢人的幫助下入主中原的。

漢軍八旗送創立之後,湧現出了一大批功勳卓著的貴族,比如范文程的范氏家族,李永芳的李氏家族,清初異姓王吳三桂、耿繼茂、孔有德和尚可喜及其家族,等等。

這些人當中,從爵位而言,范文程一點都不顯山露水,不過是個子爵,比不上吳三桂等王爵,就連李永芳也是個伯爵。

但是,如果要從家族的延續性,或者說子孫官職而言,范文程家族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從順治朝開始,到嘉慶朝截止,范文程的子孫有一個算一個,甭管有沒有才能和貢獻,只要是個男丁,起步都是二品官,做到都統、尚書、總督者居多,可謂貴族中的貴族。

更絕的是,范文程的子孫即便犯了錯,皇帝都會儘可能不處罰,即便處罰,也只是意思一下。

之所以如此,得益於范文程及其兒子范承謨的貢獻實在太大,清朝皇帝看在二人面子上,也要善待范氏一族。

01

范文程出生於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世居瀋陽,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孫范正國的後代。

明朝時期,范氏家族世代為官,范文程的曾祖范鏓曾被任命為兵部尚書,但未赴任,祖父范沈做到了瀋陽衛指揮同知,不過他的父親范楠卻沒能做官。

范文程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據說他年少時勤奮好學,聰慧異常,很早就考中秀才,展示出了不錯的潛質。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就在范文程打算在科舉道路上更進一步之時,滿洲八旗入侵遼東,他與兄長不幸被俘,成為了八旗貴族的奴隸。

當時,後金大汗努爾哈赤並不重視漢人,所以像范文程這樣的讀書人,是沒有出頭之日的,只能給滿人當牛做馬,還要忍受無休止的歧視和凌辱,他在鬱悶中度過了長達九年時間。

努爾哈赤時期,范文程已經展示出了不錯的軍政素養,在一次戰爭中,他曾建言獻策,被努爾哈赤採取,結果後金果然打了勝仗。

即便如此,范文程的地位也未得到改變,一直到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後,他這才迎來了人生的轉折。

皇太極認為,滿清作為少數,且地盤小、人口少,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須重用漢人,因為漢人中不但有頂級文臣謀士,也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可以彌補後金的不足。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皇太極開始重視范文程,讓范文程進入文館任職,負責出謀劃策,制定規章制度,還要兼顧政治、經濟等方面建設。

有了文館這個平台,范文程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後金對明朝、朝鮮、蒙古的戰爭中,他都貢獻良多,既能運籌帷幄,制定合適的戰略戰術,也能披掛上陣,持刀與敵人拚死相搏。

據說,皇太極利用反間計除掉遼東督師袁崇煥之事,范文程就是謀主之一,這件事被記載在他的墓志銘上,說「公進秘謀,縱反間,總制獲罪去」,總制即總督,就是指的袁崇煥。

范文程在勸降明朝官員、將領這件事上,也是很有成就的,他飽讀史書,口才很好,許多明朝將士被他說服,比如孔有德、耿仲明投降後金,就是他一手操作的。

因為功勞卓越,范文程得到了世襲游擊的職務。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建清後,封范文程為內秘書院大學士,在外交、軍事、人事和刑事訴訟等方面都有涉及,是皇太極身邊的第一謀臣。

當時,皇太極手下的漢人有很多,比如洪承疇、三順王,等等,文臣武將都有,所以范文程的壓力小了許多。

這一時期,范文程對內改革官職,使後金政權正規化;對外則積極招納明朝臣民,在籠絡人心這件事上,做了卓越的貢獻,比如他建議禁止八旗燒殺搶掠,對於來投降者,「官來歸,復其職;民來歸,復其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滿清統治階層,范文程起到居中調和矛盾的作用。

那時候,范文程在後金地位尊崇,不但皇太極對他推崇備至,就連多爾袞兄弟也很敬佩他,但皇太極與多爾袞卻圍繞權力有著深刻的矛盾,他往往從中穿針引線,居中調和,從未維護了政權的穩定。

02

皇太極時期,參與國政的一般是諸王貝勒及議政大臣,范文程雖然不是議政大臣,卻參與了所有機密決策,皇太極經常深夜召他入宮,一談就是一整晚,但凡遇到軍國大事,都要與他商議之後再決定。

皇太極晚期,各種詔書和撫諭各國的敕書,基本都是范文程完成的,而且從未出現謬誤。

可以說,皇太極在對明策略上之所以能成功,范文程功不可沒,是清朝初期漢人文臣的第一人。

與范文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洪承疇,洪承疇雖然才能也很卓越,卻不受皇太極重視,只被當做顧問來使用,未獲得任何官職。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洪承疇是明朝官員出身,且降清態度不堅定,而范文程未出仕明朝,履歷更乾淨,也更忠心於清朝。

皇太極如此寵信范文程等漢臣,引起了一些王公貴族的不滿,他們認為漢人只能當輔助,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怎麼能讓他參與決策呢?

但是,皇太極卻反問,「沒有范文程這些漢人的謀劃,你們能保證入關滅掉明朝嗎?」

雖然有皇太極庇護,但漢人政治地位低下的局面,並未得到改變。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後,范文程被編入漢軍鑲黃旗,豫親王多鐸向來看不起他,為了羞辱他,竟然搶走了他的妻子!

這件事讓范文程惱怒無比,卻又無可奈何,好在攝政王多爾袞為他出頭,嚴厲懲罰了多鐸,還將妻子還給了他。

此後,多爾袞繼續尊崇范文程,讓范文程籌劃入關之事,范文程在軍事、政治上做了分析,認為清朝表現上的敵人是明朝,實際上農民起義軍才是心腹大患,為此他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方針政策,主張八旗儘早入關,同時要安撫民眾、嚴肅軍紀。

順治元年(1644),多爾袞率十餘萬大軍向山海關進發,適逢吳三桂與李自成大戰,范文程又主導勸降吳三桂,最終幫助清朝成功入關。

對於入關的口號,范文程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清軍應該以為崇禎帝復仇及剿滅李自成作為政治綱領,以此來爭取漢族人心和明朝官僚的支持:

義兵之來,為爾等復君父仇,非殺百姓也,今所誅者惟闖賊。官來歸者復其官,民來歸者復其業。師律素嚴,必不汝害。

在范文程的努力下,清軍入關的阻力大大減輕,最終順利攻入北京,正式入主中原。

清朝入關之後,順治帝及多爾袞給予了范文程以崇高禮遇,以內三院大學士特加少保兼太子太師銜。

范文程之所以沒像洪承疇一樣成為漢人宰相,是因為他生病了,但他的權勢其實高於洪承疇,因為史書說多爾袞將軍政事務都交給他處理。

這一時期,范文程的主要工作是緩和民族矛盾,鞏固清朝統治根基,比如人才任用,土地和稅賦改革,等等,為清朝實施了一系列仁政。

對於范文程頒布的一系列政策,南明大臣史可法曾說,「清朝實施了這麼多仁政,得到了人心,以後我們要收復舊地,恐怕就難了!」

隨著清朝逐漸削弱南明勢力和農民起義軍,多爾袞開始實施一系列激化民族矛盾的策略,比如剃髮令、圈地令和逃人法,等等,范文程極力反對,兩人因此產生矛盾。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13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0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