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遺傳、年齡、久坐是大腸瘜肉危險因子
何妤玟表示,當時健檢醫師對她說,像她這種增生型的瘜肉,在中年人相當常見,發生原因主要跟體質有關,即使飲食習慣非常潔凈,也可能會發生。
羅東聖母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王威迪則進一步說明,除了家族遺傳,包括年齡、久坐不動、營養不均衡、肥胖等,都是導致大腸瘜肉的危險因子。
大腸瘜肉分3種 增生型最常見、腺瘤型風險高
王威迪表示,大腸瘜肉主要分為增生型、發炎型和腺瘤型3種類型。
增生性瘜肉最常見,癌化風險較低,但醫師在做大腸鏡時若發現瘜肉,還是會儘量將發現的瘜肉切除。
腺瘤型瘜肉的癌化風險較高,但若能在小於1公分時發現並處理,基本上不用擔心;腺瘤型瘜肉若長到大於1公分,癌化風險就會比較高。
王威迪表示,大腸瘜肉的發生率與年齡增長有關,生活型態方面,久坐不動、缺乏運動易導致代謝變慢、肥胖,也是大腸瘜肉的危險因子。
因此,建議民眾每隔1小時就要起來活動一下,平日也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紅肉、高油脂及燒烤油炸類食物是地雷
大腸瘜肉是吃出來的!儘管與體質遺傳有密切關係,但飲食營養不均衡是造成大腸瘜肉增加的重要原因。
王威迪指出,有大腸瘜肉的人,飲食常有「3愛3不愛」的習慣,包括愛吃紅肉(如豬肉、牛肉)、高油脂食物及燒烤油炸類食物,尤其高油脂食物又經過高溫處理,很容易刺激胃黏膜不正常增生,進而產生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