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4年,楊士奇仰屋竊嘆、哀叫數聲後身亡,朱祁鎮:匹夫誤我大事

2025-08-26     花峰婉     反饋
2/3
建文元年,三十三歲的楊士奇仍是一介布衣,在湖廣一帶以教書餬口,命運卻因一紙薦書而徹底改變。

時任翰林修撰的王叔英慧眼識才,舉薦他參與編修《明太祖實錄》。

正是這次偶然的機遇,讓這位寒門學子踏入廟堂,開啟了他傳奇的政治生涯。

只是,命運並未立刻垂青於他。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朝堂震盪,許多建文舊臣或死或逃。

楊士奇卻在這場政變中展現出驚人的政治嗅覺。

他沒有像其他文人那樣激烈抵抗或消極隱退,而是審時度勢,迅速調整立場,以務實的態度歸順新朝。

朱棣初登大寶,急需人才穩定朝局,楊士奇的才學和沉穩很快吸引了他的注意。

在血雨腥風的權力更迭中,他不僅保全了性命,更被破格擢升為翰林院編修,成為永樂朝最早的內閣成員之一。

真正讓楊士奇站穩腳跟的,可不只是是文采,而是他在太子朱高熾與漢王朱高煦奪嫡之爭中的關鍵表現。

朱棣性格多疑,對太子朱高熾並不十分滿意,同時,勇武善戰的朱高煦則屢次覬覦儲位。

楊士奇敏銳地察覺到,太子的仁厚雖不討皇帝歡心,卻是王朝長治久安的最佳選擇。

於是,他堅定地站在朱高熾一邊。

一次,朱棣因太子迎駕遲緩而震怒,楊士奇不慌不忙地回應:

「太子孝敬如常,遲迎之事,罪在臣等。」

短短一句話,既保全了太子的體面,又未觸怒皇帝,官場如戰場,他著實是一把好手。

後來,朱高煦不甘失敗,多次構陷楊士奇,甚至一度將他投入詔獄。

楊士奇卻始終閉口不言,拒絕誣陷太子,朱棣最終將他釋放。

後來,當朱棣詢問漢王是否有不軌之心時,楊士奇沒有直接指控,而是輕描淡寫地說:

「漢王兩次拒不就藩,如今陛下欲遷都北平,他卻執意留守南京,不知意欲何為?」

短短几句話,簡直字字誅心,直戳朱棣最敏感的神經,藩王謀反。

不久,朱高煦被貶樂安,徹底失去奪嫡的可能。

朱棣去世後,朱高熾順利繼位,楊士奇被擢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成為仁宗朝的核心重臣。

但仁宗在位僅十個月便猝然離世,皇位再次懸於一線。

危急關頭,楊士奇力排眾議,迅速擁立太子朱瞻基即位,並挫敗了朱高煦趁亂奪權的陰謀。

宣德年間,他與楊榮、楊溥並稱「三楊」,輔佐年輕的宣宗開創「仁宣之治」,使大明國力達到巔峰。

寒門士子問鼎權力巔峰,這就是楊士奇的傳奇。

只是朝堂瞬息萬變,盛世的榮光之下,暗流早已涌動。

朱祁鎮的博弈
呂純弘 • 138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0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7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