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被貶三次,流放萬里,卻在絕境成為:中國最牛美食博主
千年難遇的頂級吃貨?這個讓全宋朝頭疼的男人,卻藏著人人羨慕的智慧!當朝宰相都嫉妒得咬牙切齒:為何這個死對頭越慘越快樂?
建中靖國元年(1101),當宋徽宗的瘦金體剛在御案上鋪開,千里之外的常州傳來噩耗:那個讓全宋朝又愛又恨的男人,在流放歸途中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整整1000年過去,中華大地再未出現第二個蘇軾。
在黃州窮得啃狗糧的日子裡,這個頂級文豪展現了強大的生存技能:釀酒能毒倒賓客,撿羊脊骨發明"東坡烤蠍",被關門外還能吟出"長恨此身非我有"。儋州制墨燒掉房子,發現生蚝後卻連夜寫信警告兒子:"千萬別讓朝廷知道海南有這等美味!"
當別人在貶謫中寫血淚詩,蘇軾卻在絕境里寫《舌尖上的大宋》。這個讓政敵抓狂的"不務正業者",用鐵鍋燉出了中國文人的最高境界
密州三絕:熙寧七年(1074),37歲的蘇軾調任密州。蘇軾最重要的幾首詞,寫於他赴任密州之時。密州,並非貶謫之地,而是他施展平生功業的舞台。
面對蝗災旱情焦頭爛額時,他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將婉約詞推至前所未有的情感濃度。在常山圍獵場,他策馬挽弓:"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豪放詞派從此出世。
但真正改寫文學史的時刻,發生在丙辰中秋。當舉國文人還在"楊柳岸曉風殘月"中傷春悲秋時,蘇軾用一杯薄酒澆出了千古絕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來密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離在濟南的弟弟更近一些。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他對弟弟的思念更甚。
李白曾用月亮勾起鄉愁,蘇軾卻讓明月成為華夏兒女的精神圖騰。
不會站隊的"耿直Boy":在開封的廟堂之上,蘇軾是出了名的"官場泥石流"。新黨變法他反對,舊黨復辟他也反對,氣得司馬光大罵:"真香山(白居易)門下走狗!"
這個不會站隊的耿直boy,心裡始終裝著最樸素的真理:百姓經不起折騰。在杭州疏浚西湖,徐州抗洪築堤,密州收養棄嬰...每到一地,他都留下讓後人驚嘆的政績。
當朝中權貴嘲笑他"不會做官"時,殊不知蘇軾早已參透為官真諦:真正的功業不在青雲路,而在民心碑。千年後,西湖蘇堤春曉依舊,臨安城的繁華底色,正是這位"不會做官者"政績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