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56歲,最近總感覺身上皮膚痒痒,尤其是手、腳部皮膚,起初她以為是天氣原因、皮膚乾燥,可發現抹油保濕後,皮膚也還是痒痒,而且睡覺前總覺得餓,明明晚上吃飯了,但就是餓,不起來吃點東西更是睡不著,嚴重影響了她的睡眠質量。她為了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故前往醫院就診。
醫生在了解到張女士的病情後,為其進行血糖檢查,顯示血糖9.4mmol/L,初步診斷為血糖偏高,為排除是否為糖尿病,進行經系列檢查,最終確診為糖尿病。
醫生提醒:糖尿病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伴隨因胰島素分泌或者胰島素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機體內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
糖尿病的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三多一少」的症狀,即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
除了這些常見症狀之外,糖尿病患者手上可能會有雙手麻木、雙手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
糖尿病已成為最困擾中國人的慢性病之一,據世衛組織透露,我國約有1.4億名患糖尿病患者,占全球1/4!
更糟的是,這個數據還在高速增長,且近年來糖尿病患者的年齡趨於年輕化。
很多糖尿病患者均存在明顯的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晚睡,作息不規律,愛吃含糖量高、油膩的食物,喜歡吃甜食、喝各種飲料,生活中處於超重和肥胖狀態等。
這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背後,可能隱藏著糖尿病的風險。
有調查研究發現,在我國糖尿病患者中,竟然有80%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這個疾病。
01
雙手出現這3種異常,多半是血糖超標
01
皮膚乾燥、瘙癢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會對全身的血管、神經系統等造成傷害。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可能使皮膚表層組織液處於高滲狀態,表皮細胞水分向組織液及血漿擴散,使表皮細胞脫水,進而造成皮膚乾燥、脫皮。
如果機體長期存在糖尿病,可能因血液中較高的血糖對神經造成損傷,繼而出現周圍神經病變。
而周圍神經對皮膚有一定滋養作用,神經可以輸送神經因子滋養皮膚,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以導致神經出現脫髓鞘,神經無法正常給皮膚輸送營養物質,皮膚可能出現失神經性皮炎,進而出現皮膚乾燥、脫屑,並伴有皮膚瘙癢。
另外,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並發真菌感染,也會導致手癢。
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除了要注意下皮膚本身的健康問題外,還需關注一下自己的血糖,及時調理預防。
02
手指發麻、疼痛
手腳麻木、疼痛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典型表現,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約為10%~20%。
當患者的血糖持續性增高,容易影響神經的營養供應,導致神經病變,出現手腳麻木的情況。
患者最常見的表現是四肢末端起始對稱性出現麻木、疼痛、針刺感、蟻走感、踩棉花感或是痛溫覺異常等,一般是從雙足或雙手的手指開始,由遠端向近端逐漸蔓延,形成典型的「襪套樣」和「手套樣」感覺。
疼痛呈刺痛、灼痛、鑽鑿痛、刀割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時候猶如截肢樣巨疼痛,可有晝輕夜重,有時有觸覺過敏出現,當運動神經累及時,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失眠、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