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自稱「朕」?把「朕」字拆開來看看,原來大有內涵
秦始皇,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霸業,修築萬里長城,維護了邊境的安寧,並且還統一了錢幣和度量衡,大大促進了秦朝經濟的發展,這些都是恩澤後世千年的舉措,值得人們讚美歌頌。
但與此同時,秦始皇暴虐無道,殺害了無數忠良之輩,還下令焚書坑儒,以至於儒家文化,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壞,這些也都是他不好的一面。
所以歷史對於秦始皇的評價一直都是兩極分化的,有的人說他功大於過,是個聖明之君,有的人則說他功不抵過,是個地地道道的暴君。
但無論如何,秦始皇對於後世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就拿「朕」這個字來說,很多人都知道這是皇帝的專用字,但很少會有人知道,皇帝以「朕」自稱的規矩,是秦始皇定下的。
那麼,「朕」這個字究竟有什麼內涵呢?不如拆開來看看。
「朕」字的由來
事實上,在秦代之前,「朕」這個字並非帝王專用,而是普通民眾日常使用的稱呼,和「我」的用法一樣,是一種自我稱呼的方式。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書籍中,「朕」這個字隨處可見,古代人與人之間打招呼、聊天,都會用「朕」來稱呼自己。
由此可見,「朕」這個字不是秦始皇創造出來的,而是被他拿了「版權」,當成了自己的專屬用詞。不過,表示自我的稱呼那麼多,為什麼秦始皇偏偏要徵用「朕」這個字呢?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朕」字,都是簡寫過後的文字,並不是秦朝時期用的那個版本。
從秦朝流傳下來的小篆書法中,我們可以看到,「朕」是一個象形文字,由「舟」和「灷」二字組合而成,其原本的意思是船上熊熊燃燒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