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未亂時,遼東還可以接受朝廷的支援。但天下大亂後,遼東便完全成為一片孤立無援的小郡,隨時都有可能淪陷於蠻族之手。
然而公孫度卻「東伐高句麗,西擊烏丸」。公孫度去世後,其子公孫康繼承了他的政策。公元209年,公孫康出擊高句麗,並大破之,徹底焚毀了高句麗的山城和宮殿,使其在數十年內無法威脅遼東。
高句麗的威脅解除後,公孫康又將目標指向了朝鮮半島。西漢漢武帝時期,漢朝平定了朝鮮,建立了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東漢末年時,樂浪等位於朝鮮半島的郡縣基本淪陷了。
因此公孫度和公孫康父子開始著手恢復漢四郡,最終公孫康成功地從高句麗人和韓濊人手中奪回了樂浪郡。這還不算,公孫康還更進一步,他以樂浪郡為基地,向朝鮮大同江流域發展,並且建立了帶方郡。
由此,公孫氏政權威震東北亞,高句麗、鮮卑、三韓紛紛向他們臣服,甚至連遠在海濱的日本也受到了震動。
由此,公孫氏在東北亞的發展到達了頂峰。
公孫康死後,其弟公孫恭繼位。公孫恭統治時期,曹魏與蜀漢、東吳三足鼎立。因此曹魏一時抽不出力量來對付遼東。於是魏文帝便對遼東採取了羈縻政策,將公孫恭封為車騎將軍。公孫恭也算識相,他上表向魏文帝稱臣,還將大量避居於遼東的內地士民送還曹魏。
但在公元228年,遼東形勢卻急轉直下。公孫康之子公孫淵見公孫恭暗弱,於是奪走了他叔叔的寶座。公孫淵一反父祖不摻和中央爭霸的政策,開始跨海與東吳接觸,在曹魏身後做小動作。
魏明帝發現公孫淵的圖謀後,立即以強兵相逼。公孫淵知曉於曹魏對著乾的後果,於是立即斬殺了吳國的使節。
然而公孫淵首鼠兩端的行為,得不到魏國的原諒。之後,魏明帝派使者出使遼東。使者到了後,公孫淵卻設甲兵為軍陣,對著使節耀武揚威,其後又屢出惡言,譏諷曹魏。
魏明帝聞訊暴怒不已,立即對遼東展開了征伐。景初元年(公元 237 年),魏明帝派毌丘儉征討公孫淵。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毌丘儉卻吃了大敗仗。出戰得勝後,公孫淵得意忘形,遂自立為燕王,設立文武百官。
魏明帝見公孫淵已成氣候,不得不另選強將予以討服。而唯一能夠迅速平定公孫淵的,莫過於此前與諸葛亮纏鬥許久的司馬懿。
二、司馬懿血洗遼東
從公元228年開始,諸葛亮五伐中原。司馬懿以消極防守的方針,成功拖死了諸葛亮。曾經岌岌可危的關中、涼州地區,最終保全了下來。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在關中駐守了4年,而蜀漢則一直不敢輕動。因此,魏明帝曹叡決定調司馬懿討平公孫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