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曾寫道:
「一個人再好,他不心疼你什麼用也沒有。誓言可以編造,浪漫可以偽裝,唯有心疼是來自內心的情感,它欺騙不了別人,也欺騙不了自己。
當有人擔心你會餓,擔心你會凍著,擔心你會生病,擔心你錢夠不夠花,你就住進了他的心裡。」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真的把你裝進心裡,那麼他就會看見你的狀態,心疼你的處境。
而這絕不是流於表面的嘴上功夫,而是基於換位思考的實際行動。
不過,一個人能在生活上照顧你,心疼你,也不足以說明你在他的心裡,大機率只能表明他是一個比較有責任心的「好人」。
而真正的心疼,往往來源於他發自內心對你靈魂的看見與接納。
這也就意味著,判斷一個人心裡有沒有你,至少要看他有沒有做到這2點。
01. 是否尊重你的存在
哲學家馬丁·布伯說:關系分為兩種,一種是我與它,另一種是我與你。
前者以「目的性」為導向。
即一個人把另一個人視為滿足自身需求的工具和對象。
這並非尊重你的存在,而是索取你的價值。
就像有些人選擇進入一段關系,並非是為了愛本身,而是期望戀人能提供自己所需的功能。
比如,把另一半當成填補寂寞的代替品,滿足虛榮的擋箭牌,或是事業前景的墊腳石。
從心理學上看,這叫做「關系物化」。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對方往往只能看見你的價值,卻沒有從內心接受你的全部。
並且,他很容易因需求暫時未被滿足,對你產生憤怒和攻擊性。
而後者以「完整性」為導向。
即一個人放下自己的期待和目的,帶著自己全部的存在與另一個人的全部存在相遇。
他愛的是你這個人,而不是你身上的種種「條件」。你的價值對他而言,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碳。
這種相互依戀的關系,當然也存在相互吸引,相互需要,但他絕不會把你的好當成是理想當然。
他或許不會欣賞你的全部,但一定會接納一個完整的你。
愛你的優點、價值,同時也能和你的缺點、不足和平共處。
如果他尊重你的存在,把你放在心裡,你便能由衷的感覺到自足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