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談及女兒全紅嬋的退役與否,這位平凡的母親數度哽咽,淚水浸濕眼眶。在她的記憶里,那個當年還沒到自己腰那麼高的小姑娘,7歲便背著行囊踏上跳水之路,這是全紅嬋自己選的路,也成了母女倆最閃光卻也最心疼的回憶。如今女兒深陷傷病困境,是堅持賽場還是選擇退役,母親只願尊重孩子的一切決定。
7歲的孩童,本該在父母膝下撒嬌嬉戲,全紅嬋卻已獨自扛起追夢的重量。每次女兒回家,母親總能在她的行囊里發現磨壞的護腕和帶血的傷口貼,那些觸目驚心的痕跡,都是她日復一日刻苦訓練的見證。跳水運動的艱辛遠超常人想像,從高空躍入水中的瞬間,不僅需要極致的勇氣與技巧,更要承受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壓力,而這些,全紅嬋都默默扛了下來。
讓無數人淚目的那句「我要拿冠軍,給媽媽治病」,是全紅嬋年少時的初心。這份帶著孝心的執念,支撐著她在訓練館裡反覆打磨動作,在賽場上奮力拚搏,最終站上世界之巔。可光環背後,是鮮為人知的傷痛與疲憊,每一次跳躍都可能伴隨著風險,每一條回家的路,都藏著不為人知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