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的「強」不只在刀槍上,政治手腕也狠。和議後,他從主戰轉主和,因為金國內部有分歧,海陵王完顏亮上台後想繼續南下,他卻勸阻。1142年,他再南下攻淮東,拿下幾郡,但沒深入。1144年邊境小摩擦,他督戰時中箭,肩頭帶傷不下馬,硬扛著。金國從部落到王朝,宗弼推了不少改革。剃髮易服令一出,漢人被迫改女真裝,違者鞭打,街頭血跡斑斑。
這政策摧毀漢文化痕跡,加速同化。皇統新律則砍貴族特權,集權皇帝,穩住內部。金史說他治軍嚴,《十斬令》里,臨陣脫逃、擾民者一律砍頭,部隊鐵板一塊。比起粘罕,他更年輕,野心大,滅遼滅宋的功勞堆起來,封到郡王。可這傢伙的壞,也沒少干。靖康時,汴京被洗劫,宮殿砸爛,百姓遭殃,他帶頭。南侵路上,村子燒光,婦女擄北,留下一地廢墟。宋人恨他入骨,話本里把他寫成妖魔,岳廟跪像就是證據。
北宋末年,遼宋簽海上之盟,金國崛起後,先滅遼,再打宋。宗弼從1115年建國就上陣,1122年寧江州之戰,他率部破遼軍,立頭功。1127年靖康後,南宋建,高宗趙構在海上稱帝,金軍繼續壓境。宗弼追擊康王隊伍,到青城差點抓到趙構,那叫一個驚險。1134年,他平定天水叛亂,收復西北地。軍事上,他發明拐子馬戰術,騎兵分成五隊輪番衝擊,宋軍陣型扛不住。鐵浮屠重騎,前排盾牌,後排長矛,沖陣如牆。
郾城敗仗後,他反思,改用更多步兵配騎,減少馬隊暴露。朱仙鎮轉進淮西,搶糧後金軍穩住三年,宋軍北伐夢碎。這不光是運氣,是對地形和補給的把控。紹興和議簽成,宋賠金二十五萬兩銀,牛馬二十萬頭,淮南商州秦州半數地全讓。宗弼的使者帶韋氏畫像去,秦檜一看就慫,和約敲定。現代研究說,這和議讓南宋喘口氣,但也埋下隱患,金國內部開始腐朽。
金兀朮晚年,身體垮了,長年征戰,飲馬奶酒牙都黑了。1148年十一月十九日,在燕京病逝,享年五十多歲。金廷追封他為王,葬禮上士兵哭成一片,但他的死也讓金軍南侵勢頭弱下來。海陵王完顏亮上台後,野心更大,1161年南征,結果敗在采石磯,金國元氣傷。宗弼的後人,據說隱居甘肅平涼八百年,拒絕提岳飛,估計是避諱。
歷史上,這傢伙被妖魔化八百年,劍橋漢學家伊沛霞比他跟匈奴阿提拉,說他用暴力加速文明碰撞。擱現在看,他是典型的征服者,壞事干絕,但軍事天賦一流。金國從1115到1234,近百年霸業,他是中堅。想想靖康的慘狀,富平的七萬屍,郾城的馬腿血,朱仙的糧倉火,和議的割地恥,誰不恨?可他的戰術書,擱軍校里還能上課。歷史就是這樣,惡人和強者往往綁一塊兒,撕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