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金兀朮就只會打硬仗,他那股子「強」勁兒,還藏在對戰場的把控上。金軍的核心是鐵浮屠和拐子馬,前者是重裝騎兵,披鐵甲沖陣如坦克,後者是輕騎側翼包抄,機動性強得像狼群。宗弼把這兩樣玩得爐火純青,早年滅遼時,他就用拐子馬繞後突襲,攪亂敵陣。打宋時,這套戰術更顯威力。靖康之變後,金軍撤退,宋室殘部南逃,他帶兩千輕騎追了八百里,到黃龍府雪地里堵住曹勛的部隊。那幫金兵晝夜不歇,馬換人不換人,箭壺凍了咬開喝血水續命,硬是把宋軍圍得死死的,生擒一大批人。這不光是體力活兒,更是算準了宋軍後勤跟不上的弱點。擱現在說,這叫極限追擊,效率高到讓人脊背發涼。
1130年九月,陝西富平一帶,宋將張浚拉起十八萬西軍,想反撲。宗弼沒硬碰,先示弱後撤,誘宋軍追擊陣腳散了,然後重甲騎兵從側翼殺出,一下子崩了宋陣,七萬宋兵折在那兒,陝西門戶大開。這仗打得精明,彈性防禦加側擊,比後來的蒙古閃擊戰早了百年,日本軍事史家小林隆夫都點評過,說這是戰術上的高明之處。金軍從部落散兵變成紀律嚴明的機器,宗弼功不可沒。他不光指揮,還管後勤,沿途焚村斷糧,逼宋軍就範。
轉眼到1140年,宗弼的生涯遇到硬茬子,南宋的岳飛。紹興十年,金國撕毀和約,宗弼帶一萬五千精騎南下,目標直指中原。五月郾城大戰,岳飛的背嵬軍用長斧專砍馬腿,金軍的拐子馬隊衝鋒時腿子被撂倒一片,損失慘重。宗弼吃虧後,沒灰心,當夜召鐵匠改裝鎖子甲,在馬腿關鍵處加契丹彎刀碎片,下回宋軍斧子劈下去,碎片飛濺反傷自己人。這應變速度快,戰場上多條路走。金史里都承認,岳飛的勇猛也沒完全破了他的招。
接著朱仙鎮,宗弼本想拿汴梁,岳飛大軍圍上來,他果斷轉頭撲淮西。那地方糧倉足,能頂三年仗,而岳家軍後勤線拉長到極限。結果,楊再興的阻擊隊被三百死士頂開,金軍搶了糧道,保住主力。這撤退不是慫,是算計精準,避實擊虛。宗弼的部隊機動性強,情報網密,他總能抓到對手的痛腳。擱老百姓眼裡,這叫狡猾,可在軍事史上,這就是戰略家的本事。金軍南侵時,他不光打,還管掠奪,擄走大批人口和財物,充實金國國庫。1141年紹興和議前,他抓了宋徽宗寵妃韋氏,用畫像和和約一起送臨安,逼趙構在母親和兵權間選邊。這心理戰玩得溜,不費一兵,就讓南宋自斷臂膀,割地賠款,淮河以北全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