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時間,女性的卵巢會逐漸衰退,雌激素水平也會下降。
身體系統也會受到影響,出現諸如潮熱、失眠、脫髮、心慌氣急、血壓不穩、骨密度降低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更讓人煎熬的是,更年期的持續時間,短則兩三年,長則十幾年。
它如同一場漫長的折磨,讓無數女性生理狀態持續波動,心理狀態也疲憊不安。
英國曾針對5000名圍絕經期和絕經期女性做過調查。
結果發現,到更年期後,20%的女性會放棄她們原本會考慮的升職機會,19%的女性減少了工作時長,12%的女性選擇辭職。
對很多女性來說,更年期就像一場突然而至的寒冬,讓人精力迅速衰退,處理日常事務也變得吃力。
若是無法正確應對,人只會深陷痛苦的泥沼,難以脫身。
主持人李靜曾感慨:
如果全社會對更年期的討論達到青春期討論度的1/3,我就已經很知足了。和我們對女性老齡化的關注,顯然是不夠的。
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的媽媽輩、奶奶輩,都極少談及自己更年期的種種不適。
她們寧可一個人默默消化病痛,也不肯向身邊人訴一句苦。
為什麼?
北京阜外醫院心臟康復中心主任馮雪說:
老一輩人被歌頌的美德就是「忍一忍」,生孩子要忍,月經難受要忍,到了更年期還得繼續忍。
忍著忍著,更年期就變成了中年女性難以言說的隱形劫難。
除此以外,更年期污名化,也是很多女性對它羞於啟齒的原因。
在刻板印象里,更年期幾乎等同於罵人的詞語。
很多人一提到它,腦海都會自動浮現出暴躁易怒、胡攪蠻纏、聒噪不休的刻板印象。
所以大多數人,都極度抗拒和這個詞扯上關係。
李靜就曾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她曾與一個四十多歲的女性吵架,氣急之下,她脫口而出:
你更年期吧你!
對方聞言,像是遭受致命一擊,氣得臉都發紫了。
在絕大多數語境里,「更年期」無疑是個極大的貶義詞。
它意味著衰老,意味著脾氣暴躁,也意味著魅力的減退。
很多中年女性,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根據數據顯示,更年期女性前往醫院就診的機率,不足10%。
有人到了更年期,寧可一個人默默忍受各種不適,也不肯對外聲張。
殊不知,獨自硬撐的背後,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2025年的研究顯示,中國約有32%的更年期女性患有抑鬱症,這一比率遠高於其他年齡段群體。
如果更年期的病症,不及時進行干預治療,也會大大提高老年得阿爾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更年期,從不是該被遮掩的「麻煩」,而是需要被我們正視的健康關鍵期。
你知道嗎?
在自然界中,只有人類和兩種鯨類,能在停經之後存活數十年。
而其他雌性物種失去生育能力後不久,便會死亡。
所以,與其說更年期是負擔,不如說它是生命進化的一份禮物,保護女性在生育功能衰退後,依然能享受漫長的人生。
它不需要被迴避,更不該被視為羞恥。
只有正視它、接納它,才能安然度過這一生命必經的轉折,享受接下來的人生。
直播女王章小蕙,說過一段鼓舞人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