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的粵港澳大灣區,即將迎來第十五屆全運會的跳台角逐。對於東道主廣東隊而言,最大的焦點無疑屬於18歲的全紅嬋。在因傷病告別賽場半年後,她將在家鄉父老面前,出戰女子團體、雙人及單人10米跳台三項比賽。這不僅是一次競技的復出,更像是一場屬於她個人的「成人禮」——告別青澀,擁抱成長的全部滋味。
四年前的東京,那個以「水花消失術」震驚世界的14歲少女,如同一道輕盈的閃電,刻入了人們的記憶。在此後進行的陝西全運會上,這位留著男孩髮型的少女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她在女子10米台逆轉奪冠。時隔20年,以全紅嬋、陳藝文為主力為廣東隊獲全運會女子跳水團體金牌。
。四年後的巴黎,全紅嬋成功衛冕,站上了職業生涯的又一個巔峰。然而,聚光燈下,成長的挑戰已悄然降臨。從東京到巴黎,身高增長7厘米,體重增加約7公斤,這對女子跳水運動員而言,是必須直面的一道「發育關」。
「很痛苦,」全紅嬋曾坦言,「我的動作沒有之前的好,翻騰下來,手還沒伸上,就已經到水面了,回不到年輕時(小時候)的感覺。」那個曾讓她獲得滿分的207C動作,在2025年的比賽中得分大幅縮水。體重的增加、腳腕舊傷與腰部勞損,最終讓她在今年5月選擇了休戰,回到了廣東老家。
面對困境,圍繞全紅嬋的支持系統開始高效運轉,廣東省隊和國家隊為她量身定製了詳盡的恢復方案:每日跳水次數精減,但核心力量與柔韌性訓練強度不減。每周兩次的家庭活動,騎行、划船等趣味項目被納入康復計劃,這不僅是身體的拯救,也是信心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