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季前賽中,盡遣主力的老鷹115-133狂輸火箭第三陣容,令人尷尬不已。此役,老鷹在防守端十分懶散,送火箭7人得分上雙。這無疑讓外界對老鷹這套陣容失望透底,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一大早,TA記者Fred Katz報道,特雷楊沒有計劃和老鷹在賽季初期的階段去商討續約的合同,根據聯盟的規定,特雷楊在今年夏季就有資格簽下一份4年2.29億美元的合同,但是特雷楊有自己的一個想法:如果新賽季他能進入最佳陣容,就能解鎖5年3.5億美元超級頂薪的續約資格。
當NBA薪資帽逐年上漲,「超級頂薪」不再是聯盟頂級巨星的專屬標籤時,越來越多球員開始對頂薪合同產生「期待」。金州勇士的庫明加明明只值2000萬年薪,卻執意索要頂薪,鬧了一個賽季,最終接受2年4850萬美元的合同,淪為聯盟笑談。聯盟像這樣沒有自知之明的球員比比皆是,而如今,特雷-楊也走上了這條道路,同樣想要拿下「5年3.5億美元」的天價續約——這份合同若達成,年均薪資將高達7000萬,直逼字母哥、壓力山大等超級球星的年薪。可翻開特雷-楊的履歷與表現,無論是帶隊成績、個人效率還是防守貢獻,都與「超級頂薪」的標準相去甚遠,無疑是NBA又一個「沒有自知之明」的球星典型。
提起特雷-楊,不少球迷仍會想起他在NCAA賽場上的「封神時刻」——作為俄克拉荷馬大學的核心,他曾包攬NCAA賽季三分王與助攻王,場均狂砍27.4分8.7助攻,憑藉超遠三分與精準傳球,被媒體譽為「下一個庫里」。2018年選秀大會,他與東契奇被視為「絕代雙驕」,儘管最終以第五順位被選中,但當時不少專家認為,他的即戰力與成才率不輸東契奇,未來有望成為聯盟頂級後衛。
可NBA的賽場,終究不是NCAA的「放大版」。進入聯盟6個賽季,特雷-楊確實交出過亮眼數據:巔峰賽季場均28.4分9.7助攻,連續兩年入選全明星,2020-21賽季更是帶領老鷹一路闖進東部決賽——這也是他職業生涯至今唯一一次分區決賽經歷。但從那之後,特雷-楊的帶隊能力便暴露了致命短板:2021-22賽季,老鷹首輪被熱火淘汰;2022-23賽季,球隊直接無緣季後賽;23-24賽季雖重返季後賽,卻在首輪被凱爾特人4-2輕鬆擊敗,24-25賽季,老鷹取得40勝42負戰績,位列東部第8參加附加賽,但在附加賽中先後以95-120不敵魔術、114-123負於熱火,最終未能晉級季後賽。如今的老鷹,早已從「東部黑馬」淪為「季後賽邊緣球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始終無法突破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