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宇文邕滅佛:讓300萬僧侶還俗,更加速了南北朝的統一
興旺的佛教影響了國家根基
南北朝時期,湧現了三十多個大大小小的王朝,這些政權此起彼伏,誰也不服誰,但誰都想成為統一天下的那個皇帝。
在這段混亂的時期里,中國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佛教持續輸入,道教發展,連國外的波斯和希臘的文化也源源不斷地傳了進來。不過這段歷史時期里,對我國影響最大的還是要屬佛教。
佛教的規模太大,不是件好事,會威脅國家發展。南北朝時期的寺院經濟發達,寺院不僅掌握大量土地,還踏足商業,甚至向民間放貸。
百姓眼見寺院這麼賺錢,紛紛跑去出家,又加速了寺院的壯大。
寺院掌握了大部分國家財富,並且又不繳稅,勢必會動搖國之根本,因此不能任由其泛濫。
歷史上,我國曾有三次大規模的滅佛行動,來自於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
這三位皇帝的行為被稱為「三武滅佛」,其中最大快人心的要屬北周武帝的那場滅佛,讓300萬僧侶還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統一進程。
周武帝下決心滅佛
南北朝時期滅佛,不是件容易的事,佛教信徒多,養活的人多,寺院經濟牽涉了多方利益,宇文邕要限制佛教,一定會有很多人跳出來反對。
但宇文邕頂住了壓力,於574年正式下令銷毀佛像、寺廟,並把寺院的錢財、房屋賜給大臣和王公貴族。有好處拿,支持宇文邕的人就多了起來,滅佛行動得以順利開展。
宇文邕繼位初期,他是很尊重佛教的,畢竟是傳統文化。但寺院和僧侶越來越多,人越來越雜,問題也凸顯了出來。
宇文邕尊崇儒學,可僧侶們惹是生非,到處蠱惑百姓,讓他十分不悅。
在劉裕當政的時候,佛教徒就侵占農田,搞得民怨四起。劉宋有將近2000座寺廟,僧侶約36000人。
到了梁朝,在皇帝的支持下佛教發展勢頭迅猛,特別是梁武帝時期,他作為皇帝帶頭信佛,經常請僧人入宮講學,給寺廟捐錢,招攬教徒,大辦浴佛節,使得寺院在社會上地位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