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個工地門口的小餐館吃飯,偶然聽了個讓人琢磨不透的對話。「我一天掙三四百,可年底一算帳剩不下啥。可我老同學在縣裡當公務員,一個月拿4500,車房都有了。」說這話的是個年過四十的師傅,桌上的幾個夥伴聽完都有點沉默,臉上一種說不出的無奈勁頭。
這麼對比,確實讓不少人一頭霧水。一個月七八千,咋到頭來兜里還不如一個月四千多的?今天咱們就扒一扒,表面風光收入背後的那些細節。
農民工工資高只是「表面」,真正能攢下多少?
不少人都覺得,農民工現在工資漲了,混得比辦公室白領還美。一天三四百,這工作二十多天,一個月收入七八千沒跑。可小算盤真要細算下去,才發現這裡頭水分太大了。
先說工作天數。農民工這個活,受天氣影響特別大。夏天颱風,大雨天,冬天冷成狗,這些日子都幹不了活。按照建築行業的統計,農民工一年能有活乾的天數平均220天,跟辦公室族那種一年250天的標準工時比,著實差一截。
再看開銷。以潘亮為例,這哥們一天能掙300元,一年下來220天,總收入也有66000元。聽著挺好,但刨去在城裡的花銷(生活24000,房租15000),再給家裡寄24000,最後真能剩的只剩下三四千,基本上等於白忙活了一年。
關鍵是,這樣的例子還不是少數。農民工的收入表面高,落到手上的錢卻被各種地方給撕扯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