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 圖源:攝圖網
作為中國古代史的最後一個王朝,清朝從關外崛起,入關後定鼎北京,其帝陵分布在三處。
入關之前,安葬清朝先祖的永陵、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被稱為「關外三陵」。
入關之後,清朝承襲了明朝的帝陵規制,順治帝在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馬蘭峪營建孝陵,此後,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和同治帝的惠陵相繼在孝陵周圍修建,合稱「清東陵」。
雍正帝在位時,在今河北省保定市的永寧山另覓一處「萬年吉地」,首建泰陵,後來有嘉慶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和光緒帝崇陵建於此地,這處陵墓群稱為「清西陵」。
清末,面對「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國內外形勢水深火熱,革命者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宣告清朝滅亡以及帝制時代的終結。民國時,清東陵、清西陵遭遇多次盜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人為破壞,但總體上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