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媽,今年剛滿52歲,總覺得肚子有些不舒服。鄰居聊起做腸鏡,大夥一邊搖頭一邊吐槽:『太尷尬,太痛了,誰敢做!』王大媽也有點犯怵,直到某天同幢樓的老李,無意間查出晚期腸癌,家裡頓時愁雲慘澹。
醫生遺憾地說:『如果早一點做腸鏡,也許根本不會錯過最佳時機。』王大媽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該留個心眼?不過,網上那麼多「腸鏡恐怖故事」讓她更加猶豫——它真的這麼難?真的值得受這個『罪』嗎?」
其實,關於腸鏡,流傳已久的「痛苦」「丟人」「麻煩」標籤,讓許多人止步門外。殊不知,這一次檢查,可能就是守護你和家人健康的防火牆。
為何明明有益,仍有過半數人選擇迴避?而院士卻一再強調,「做一次腸鏡,五年都能安心遠離腸癌」?這之間,隱藏著哪些醫學真相與大眾誤區?今天,就來聊聊你最關心的,腸鏡的那些「謠言」和事實——第3點,很多人想不到!
腸鏡真的那麼可怕嗎?權威專家這樣解讀
面對腸鏡,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害怕與尷尬。一項數據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的腸鏡篩查率不足15%,而歐美一些國家普及率早已突破六成。究其原因,既有對疼痛、隱私的擔憂,也有對「麻煩準備」的討厭,部分人甚至誤信「沒症狀就沒病」的錯誤觀念。
其實,隨著醫學進步,目前絕大多數醫院都能提供無痛腸鏡。也就是說,簡單麻醉下全程幾乎無感,很多人檢查後直呼「比傳說中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