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紅棗幾乎從來沒有消失過。無論是煮粥、泡水,還是煲湯、燉肉,很多人都會隨手丟上幾顆,似乎它早就成了「養生」的代名詞。
老一輩人常說「天天三顆棗,青春永不老」,雖然這話聽上去有點誇張,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確實在證明,紅棗的價值遠遠不止「補氣血」這麼簡單。
尤其是對一些常見的身體小毛病,它的調理作用常常比藥物溫和而持久。醫生在長期隨訪中也發現,那些把紅棗當成日常飲食一部分的人,身體出現的一些慢性不適往往會逐漸緩解,而且這種改善是從多方面體現出來的。
首先最容易感受到的變化是氣血循環狀態的提升。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和中老年人,平時容易手腳冰涼、臉色發白,動不動就覺得乏力,這其實跟微循環和造血功能有關。
紅棗富含鐵、維生素C和葉酸,這幾種成分對紅細胞的生成至關重要。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核心物質,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而葉酸則參與造血細胞的分化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