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爸從不帶娃,為何寶寶開口先喊「爸爸」?真相挺暖心的

2025-09-18     幸山輪     反饋
1/3
最近,我在粉絲群里發了一個問題:「你家寶寶第一聲喊的是誰?」看似簡單,卻引發了群里熱烈的討論。一位媽媽分享了她的經歷:「我家寶寶第一聲喊的是『爸爸』,當時心裡五味雜陳。」這條評論迅速引起了其他媽媽的共鳴和熱議。

為什麼寶寶通常先喊「爸爸」而不是「媽媽」?這個問題讓人好奇。經過了解,我發現其實真相併沒有那麼複雜。很多寶寶的第一聲喊「爸爸」,並非因為他們更愛爸爸,而是因為「爸爸」這兩個字的發音實在太容易了。

「爸」這個音屬於爆破音,嘴巴一閉再一彈,聲音就出來了。就像孩子打個嗝一樣,自然而然地就能喊出來。相比之下,「媽媽」雖然聽起來溫柔,卻要求寶寶的舌頭和鼻腔配合得更好,所以要學會得更難一些。育兒博主在視頻里也曾開玩笑:「誰先被叫,不是因為誰辛苦,而是因為誰音好發。」評論區的一位網友總結得很有趣:「孩子第一句喊爸爸,媽媽先掉一滴眼淚。」

這話說得真對!不過,話說回來,每次我看到老公在寶寶喊了「爸爸」後表現得特別積極,我也總是心裡暗笑。以前他總是覺得帶孩子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結果一聽到寶寶的「爸爸」,他立刻變得積極參與育兒。第二天,他主動申請給孩子洗澡,甚至晚上也開始親自哄寶寶入睡,哪怕困得眼皮打架也堅持要哄到寶寶睡著為止。我看著他認真投入的樣子,心裡既開心又有些酸:「『爸爸』這兩個字,真是讓他充滿了責任感。」

其實,寶寶願意親近爸爸、叫爸爸是件好事。育兒不是一個人的戰鬥,爸爸的參與同樣重要。如果寶寶的「爸爸」能夠喚起老公的責任心,那我也願意每天聽十遍——但能不能也讓我聽聽寶寶的「媽媽」呢?

想要寶寶早點開口,關鍵在於父母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我們嘗試了幾種方法,寶寶的語言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

1. 語言轟炸式的互動

我把家裡的環境變成了「語言浸泡室」,每天做任何事時都會一邊給寶寶解說:「寶貝,這個是小褲褲,我們要把屁屁擦乾淨了!」雖然他聽不懂,但耳朵已經在默默吸收。

2. 熱情回應寶寶的咿呀聲
1/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