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奧運會的失敗,本質是冷戰思維的產物。蘇聯想用體育掩蓋軍事擴張,結果適得其反;美國想用抵制打壓對手,卻讓運動員成了犧牲品。這場鬧劇證明:當奧運會變成政治工具,輸家永遠是運動員和普通民眾。就像點火人別洛夫晚年說的:「體育精神被人拿槍指著腦袋,再漂亮的獎牌榜也掩蓋不了難堪。」
對比莫斯科的慘敗,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堪稱「逆襲典範」——美國靠市場化運作實現盈利,還開創了「奧運商業化」的先河。如今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又遇新挑戰:預算從69億美元漲到超支風險,財政缺口可能達10億美元。不過,這次美國學聰明了:新增棒球、腰旗橄欖球等本土強項,用「性別平等」吸引眼球,甚至讓女運動員數量首次超過男性。看來,辦奧運不光要會花錢,更得懂「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