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坐月子是件大事,坐不好的話可能會落下月子病。有的人怕婆婆照顧不好,給自己氣受,於是就選擇請月嫂或是讓娘家媽來照顧,可有的人卻不得不讓婆婆來照顧。其實大部分婆婆的心地都是善良的,她們同為女人,非常希望能照顧好兒媳婦,讓她們把月子坐好。奈何事與願違,婆媳之間的矛盾往往就始於伺候兒媳婦坐月子。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兒媳婦和婆婆都一肚子的委屈,這成了兩個人難以打開的心結,也為日後的婆媳大戰埋下伏筆。
王大媽今年58歲,她和親家母一起伺候兒媳婦坐月子,親家母對她挑三揀四,兒媳婦也不給她好臉色,王大媽一氣之下不伺候了,凡事都讓親家母做。可兒媳又不願意了,沖她發飆說:我媽是來伺候我的,不是來伺候你們全家的!於是王大媽立馬收拾行李回了老家,結果讓人既解氣又痛快。
58歲王大媽的自述:
兒媳和兒子是大學同學,他們大二的時候就在一起了,大學畢業後一起留在了省城工作。知道兒子有了女朋友後我很開心,早就想讓兒子把女朋友領回家裡來給我們看看,可兒媳比較矜持,直到參加了工作才同意來我們家。
他們來之前,兒子打電話叮囑我:「她們那邊有個風俗,女方第一次上門,如果男方父母對她滿意,就會給包個紅包,不給紅包就代表著不滿意、不同意這門親事。反過來,如果女方把紅包收下了就說明對這門親事滿意,不收下就代表不滿意。」
我問給多少合適,兒子說多少都行,是那麼個意思就行,我和老伴商量著給一千。我們那邊並沒有這種風俗,村裡劉大嫂子家的兒子帶女朋友回來,聽說走的時候他們塞給兒媳婦二百元,讓她留著回去買點水果吃,我們給一千也不算少了。
可兒媳婦來到我家後,基本上就沒怎麼笑過。不過出於自身的教養,對我和老伴還是有著最起碼的尊重。
我們租了村頭上幾畝地,建了個養豬場,養了一二百頭豬,為了方便夜裡起來喂豬,於是就在養豬場裡建了兩間小房子,一間用來生火做飯,另一間裡搭了個炕,用來吃飯睡覺。我和老伴已經在這裡住了十多年,雖然在村裡還有一座瓦房,但那房子平時沒人住,只有兒子放假回來的時候才去住幾天,因為長久不住人,那個房子也有些又髒又破。
第二天早上,兒子悄悄給我說兒媳嫌我們家窮、條件差,哭了大半宿。兒媳婦的老家也是農村的,她母親在家種地,父親在村子裡的學校當老師,我心想,她們家的條件應該不比我們家強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