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了這麼多,胡惟庸終於要出場了,先簡單介紹一下胡惟庸。
胡惟庸的前半生,當得起一個庸字。
胡惟庸是今安徽定遠人,劃重點啊,安徽定遠,朱元璋老鄉,妥妥的淮西派。
他早年在元朝做小官,朱元璋剛起兵連大城市南京都沒去過時,胡惟庸就投奔了朱元璋,不得不說,胡惟庸的眼光很獨到。
可他看上了朱元璋,朱元璋卻不怎麼重視他,朱元璋先是讓胡惟庸擔任了元帥府奏差,送信的。
胡惟庸通過不懈的努力,升為了寫信的(寧國主簿),又通過不懈的努力,當上了知縣,縣委書記,然後是湖廣僉事。
胡惟庸升遷可不算快了,別忘了,他可是朱元璋的創業元老級人物啊,要知道只比他早一年入職的李善長,已經做到左丞相了。
可想而知此時的胡惟庸,內心是苦悶的。這要是在小說里,胡惟庸老婆高低得跳出來罵兩句,瞧瞧你這沒出息的樣兒,看看人家隔壁村的李善長!
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平庸了十幾年的胡惟庸突然就開竅了,他給昔日的老鄉老同事如今的老領導——李善長,送上了一份大禮,黃金三百兩。
能送得起如此豪禮,可見胡惟庸這幾年官當得也不幹凈。
干不幹凈放一邊,大禮很有效,沒過多久,李善長就把胡惟庸調到了京城,擔任太常卿,主管祭祀、宗廟、朝會等文化活動。
厲害了,這個中書省是什麼呢?在明朝有三大中樞機構,其中中書省總天下之文治,都督府統天下之兵政,立御史台振朝廷之紀綱。
簡單來說中書省就是「事無不統」啥都管,權力之大遠非都督府和御史台能比的,中書省的大領導就是丞相,真正的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胡惟庸如今進了中書省,再想進步進步就得是丞相了,可這一步,很難。只要他的靠山,老鄉老領導李善長不挪地兒,胡惟庸就一輩子都夠不到了。
那胡惟庸是怎麼頂替自己的老領導,爬到丞相位置的?下一期我們繼續講述明朝開國第一大案,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