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向劉邦提出歸鄉,出城後與韓信耳語幾句,誰料竟說中其結局!

2025-10-14     花峰婉     反饋
3/3
兩人走到一旁的樹下,張良神色凝重地說:"將軍,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韓信笑道:"張兄有話直說便是,何必如此拘謹?"

張良環顧四周,確定沒人注意他們後,壓低聲音說:"將軍可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韓信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張兄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說陛下會對我不利?"

張良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繼續說:

"天下已定,陛下不再需要那麼多將領了。將軍功高蓋主,又掌握重兵,陛下心中難免會有疑慮。我建議將軍主動請辭,交出兵權,或者像我一樣歸隱山林,保全性命要緊。"

韓信聽完,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他沉默了片刻,然後反駁道:

"張兄多慮了。我對陛下忠心耿耿,從未有過二心。陛下知道我的為人,怎麼會猜忌我呢?再說了,沒有我鎮守邊疆,誰來保衛漢朝的安全?"

張良見韓信不以為然,嘆了口氣說:"將軍既然這麼想,那我也不多言了。只希望將軍時刻警惕,不要輕信他人,尤其是呂后。"

韓信拍了拍張良的肩膀,笑道:"多謝張兄關心,但我相信陛下不會虧待功臣的。"

兩人就此別過,張良踏上了歸隱之路,而韓信則回到了京城,繼續他的將軍生涯。誰也沒想到,這短短的幾句對話,竟然說中了韓信未來的命運。

韓信不聽勸告

張良離開後,韓信的處境確實如張良所預料的那樣,變得越來越危險。

劉邦開始逐步削減韓信的權力,將他的部分兵力調往其他地方,又安插了自己的親信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起初,韓信並沒有察覺到這些變化的嚴重性。他依然我行我素,在軍中威風八面,對劉邦的命令也不太放在心上。

韓信心想:我立下了那麼多功勞,劉邦不會虧待我的。再說了,沒有我,他的江山也坐不穩。

然而,韓信低估了帝王的猜忌心理。

在劉邦眼中,韓信的每一次不服從都被視為潛在的威脅。加上呂后從旁挑撥,劉邦對韓信的不滿日益加深。

呂后尤其恨韓信。她知道韓信曾經在劉邦落魄時嘲笑過他,而且韓信的存在也是她兒子劉盈繼位的最大威脅。呂后開始秘密策劃如何除掉韓信。

機會很快就來了。有人告密說韓信暗中聯絡前楚國舊臣,有謀反的跡象。不管這個消息是真是假,它都給了劉邦和呂后一個完美的藉口。

呂后假裝舉辦一場宴會,邀請韓信參加。

韓信接到邀請後,想起了張良的警告,心中有些猶豫。但他轉念一想:我堂堂大將軍,難道還怕不成?於是欣然赴宴。

宴會上,呂后對韓信格外熱情,頻頻敬酒,讓韓信放鬆了警惕。就在韓信喝得微醉之際,呂后突然宣布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命令侍衛將他拿下。

韓信這才意識到中計了,但為時已晚。他被五花大綁押到了宮門外的鐘室。

在那裡,韓信悲憤地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我恨不能用鴻鵠之志,而為婦人所制!"

最終,韓信被呂后派人殺害於鍾室之中,年僅三十五歲。當他臨死前,或許終於明白了張良那番話的含義,但這一切都太遲了!

《——【·結語·】——》

張良和韓信,同樣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但命運卻截然不同。張良懂得及時抽身,韓信卻執迷不悟。

張良看透了帝王心術,果斷選擇歸隱,保全了性命;韓信則因為過於自信,低估了權力爭鬥的殘酷,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古人常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放在這個故事裡特別貼切!

資料來源:《史記·留侯世家》、《漢書·韓信傳》、《漢初政治與文化研究》
呂純弘 • 7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